霸州培育食品产业“金字招牌”促转型

2017-03-21 12:55:25  来源:河北日报  责编:张曦晛

  原标题: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助力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 霸州培育食品产业“金字招牌”促转型

  2月17日,霸州市经济开发区西环路东侧,北京稻香村食品加工基地30万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厂区道路、能源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也已完成,总投资完成近4亿元。“烘焙车间将在今年正式投产。到了中秋节,我们就可以吃上稻香村霸州基地生产的月饼了。”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霸州食品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胡鹏介绍。

  从全国知名食品企业龙头项目的建设,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品牌的诞生,从全省首家调味品企业的挂牌上市,到专业化食品产业园的规划建设,霸州的食品产业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集群,倾力打造综合性的休闲食品产业基地,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产业支撑。

  承接转移,引域外食品项目投资过百亿

  霸州的产业结构偏重——金属冶炼压延、金属玻璃家具制造、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八成。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日益严峻的当下,霸州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一度下滑严重。

  “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其他传统产业遇冷之时,霸州的食品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却很小。”霸州市委书记房欣说,立足于区位优势和优中选优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霸州市把发展休闲食品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

  霸州地处京津保三角核心地带,域内铁路、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形成多个“黄金十字交叉”。“食品行业对物流条件要求高,一般食品企业距离大市场的最远距离不超800公里。”霸州经济开发区招商科科长孟文志介绍,霸州临近京津,交通便利,是北京食品企业理想的疏解目的地。

  以北京稻香村为代表的多家域外食品加工企业,与霸州优先发展食品加工企业的新思路一拍即合。达利食品(霸州)生产基地、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霸州食品生产基地、加州原野总部干果生产加工、海底捞集团食品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先后落户,目前签约进产业园的项目12家,在谈项目20余家,在建项目6家,全部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纳税可超5亿元,实现就业3200人。

  壮大集群,食品工业纳税同比增幅超两成

  沿106国道东侧行至霸州市南孟镇,笔者探访了廊坊市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河北争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门北侧,一栋6层的新楼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这是公司新建的研发检验中心,今年将要投入使用。“这不仅是我们公司内部的一个部门,还面向霸州蓬勃兴起的整个食品行业,开展第三方食品检验业务。”该公司董事长滑振富说。

  滑振富介绍,争荣公司始建于1882年,生产的调味品主要有酱油、食醋、黄豆酱、料酒等4大系列20余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成为北京市二商集团“六必居”“金狮酱油”“龙头醋”等著名品牌的生产基地。公司于2014年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省首家登陆该股权交易所的调味品企业。

  霸州积极开展食品产业品牌培育工作,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登记,鼓励食品企业商标注册。“胜芳皮蛋”荣获“一县一品河北特色品牌”荣誉称号,“胜芳蟹”成为河北首个拥有地理标志的水产品,“津恺食品”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本土品牌涌现出来。

  “食品产业发展离不开集群的壮大,产业集群更离不开园区的支撑。”霸州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刘志亮介绍,霸州市政府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PPP合作模式,在霸州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五个区中园,其中之一就是以休闲食品为主、占地6200亩的休闲食品产业园。

  瞄准果蔬禽蛋、饮品饮料制造、休闲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四大方向,该产业园重点打造集食品加工、制造、物流、技术研发为一体的食品工业专业化产业集聚区,以争列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基地为目标,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并向原料生产供应、仓储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打造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霸州拥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2家,拥有休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涵盖粮食加工、糕点、酒类、调味品、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19个产业门类。2016年,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亿元,纳税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2%和22%。(通讯员 徐巍 记者 解丽达)

相关阅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