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协1号提案呼吁加强水资源保护

2017-03-22 12:49: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张曦晛

  做好可持续发展的水文章

  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是日益迫切的命题。日前,省政协将农工党省委提交的《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确定为2016年1号提案,由省政协主席督办。

  据介绍,过去4年,河北省政协1号提案一直关注生态建设,主题分别为:改善和提高省会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科学治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快城乡绿化步伐改善河北生态环境。今年省政协1号提案再次聚焦生态建设,既是推动落实“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举措,也是过去4年省政协以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1号提案督办活动的延续和深化。这不仅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必将对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产生积极作用。

  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水环境堪忧

  在1号提案中,农工党省委提出,虽然河北省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之一。河北省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性缺水问题长期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水生态环境脆弱,水污染防治力度亟待加大;节水护水工程和制度体系不健全,水资源保护刚性约束亟待加强。

  “资源性缺水量较大,近10年来,全省生产生活年均用水量约200亿立方米,年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150亿立方米,缺水约50亿立方米,如果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年缺水量约100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农工党省委调研发现,与水资源紧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省用水浪费现象仍比较突出,高耗水产业过重。

  1号提案中指出,河北省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占平原区总面积的91%,形成了7个大的地下水漏斗区,超采导致的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地陷地裂、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地表水生态脆弱,河湖严重萎缩。水污染严重,农村排污治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倾倒排放现象普遍,部分地区农村群众饮用高氟水、苦咸水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农工党省委介绍,河北省水资源配置工程不足、储备缺失,城乡供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般年份无水可抽或出水不足机井达20多万眼;大多数城市不具备水资源下渗、滞蓄、净化、回用设施。同时,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价格机制尚不完善。水价尤其是农业水价偏低,难以激发用水主体节水护水积极性,水资源评估、考核、奖惩等保护监管机制也尚未建立。

  面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突出问题,农工党省委建议河北省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立足省情水情实际,把加强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以节约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为目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

  做好加减法,促进水资源有序利用

  水利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1号提案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加快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主导,以财政资金为主,发挥各级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优先支持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重大水利工程投资基金,政府通过认购基金份额、直接注资等方式予以支持。对中央投资的重点水利项目,优先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和配水管网建设,尽快实现受水区7市132个城镇和工业供水目标水源切换,用足用好长江水;全面开工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向沿线农业灌溉和白洋淀生态补水,构建统筹兼顾、布局合理的现代水网体系,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度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水体交换能力。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农工党省委呼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控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培育壮大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效低耗优势产业,抓好工业企业污水“零”排放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推动节水减排技术改造。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减高耗水作物面积,推广种植“耐旱、耐碱、高效”农作物品种和冬小麦春灌稳产配套、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采取用水户自筹、政府补贴的方式,激励居民安装节水器具;对市区、县城和重点镇进行供水管网改造,更新利用防漏、防爆、防污染管材,杜绝跑冒滴漏;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透水率、涵水率;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中水综合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号提案建议,坚持系统治理,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继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增加资金投入,将治理范围扩大到整个地下水超采区,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快张承水源涵养区、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工程,开展一批国家公园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实施京津冀区域“六河五湖”综合治理,重点实施白洋淀、衡水湖综合整治,修复南大港等湿地,恢复文安洼等湿地植被和生态功能。对全省重污染河流实施从源头到纳污区综合治理,严查非法排污口,严控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填埋式垃圾对地下水的污染,减少填埋量,开展水泥窑等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试点。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适当增加“以奖促治”及连片整治资金额度,将补助范围扩大到乡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将排污费资金适用范围延伸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加大改革力度,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着力提升涉水管理能力。”1号提案呼吁,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考核奖惩,严格限制超采区新增取用地下水。加快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全面开展水权确权,制定农业水权交易办法,开展交易试点,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参与门槛,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积极发展PPP和“先建后补”等涉水项目融资和管理模式。推动治水技术创新,重点推动河北省科研院所研发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智能管理利用技术体系。完善涉水法规体系,尽快制定出台《河北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理顺水资源保护工作机制。

  农工党省委在1号提案中建议,推动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在京津冀区域内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明确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的责任义务,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把临时性补偿政策固化为符合市场规则的长效机制。积极沟通协调京津,对三地补偿工作进行协调、监管,完善京津冀区域水生态保护立法。推动建立京津冀三方联合研究小组,探索定量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评价办法,开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失估价办法等课题的研究工作。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对河流源头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要湿地保护区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水土流失重点区进行补偿。同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着力调动群众惜水爱水的行动自觉。(河北日报记者 薛惠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