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支撑

2017-06-02 16:34: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作为我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版块,京津冀区域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良好、科技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近些年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三地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产业互动和经济要素进入快速融合通道,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从实践中看,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三地产业的有效转移与对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强环境治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就意味着,除一些产业外,一批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也将转移到河北,这对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看到,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的利益主体非常多,需要京冀两地加强统筹协调。对河北来讲,要进一步加强与北京的沟通合作,着力推进重大功能承接平台规划建设,发挥相关政策和示范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产业布局中的引导协调作用,又要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不断完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要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以调动京津冀三地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的积极性。从实际看,要进一步统筹协调三地财政、税收、人才政策等,进一步加强三地在公共领域的跨区域协作,比如在交通、生态环境、水资源等领域的协作。目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成效显著,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共赢提供了范例。

  有力推进三地产业转移承接。京津冀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北京而言,产业转移是有效疏解其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河北而言,承接北京转移出的产业可以促进自身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强统筹规划,提高产业转移承接的整体效应,通过加强京津冀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对京津冀区域内的产业转移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引导,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要鼓励和支持产业进行梯度转移,先进地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后进地区则引进吸纳先进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与技术,尽快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从而实现产业转移方和产业承接方的双赢。

  构建基于三地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京津冀要根据本区域的比较优势,能动地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以加快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北京应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总部经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应利用其华北门户和港口优势,发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其原有的工业基础,着力发展制造业、海洋经济等。河北应从自身资源和基础条件出发,按照“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部分产业加快转移的大好时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环境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近的经济体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共同参与的动态平衡开放系统。区域内的地方行为主体(如政府、高校、研发中心、创业者、成熟企业、投资者和专业服务机构等)通过要素联系,构建创新网络,实现资本、信息和新技术等生产要素更快速扩散、转移、创新和增值,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发挥协同创新作用,使该区域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政府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政府既要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又要避免对创新创业活动过多的行政干预;既要给予新事物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又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必要的资助补贴;既要加强市场监督,又要为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促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三地联手打造区域人才竞争优势、支撑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实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要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推进京津冀人才合作。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促进人才链和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区域协同,加强区域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打破行政壁垒和机制障碍,形成区域内人才自由流动,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推进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夏艳辉)

相关阅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