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用科技人才共享推进共融共赢

2017-07-24 15:36:14  来源:石家庄日报  责编:董健雄

  《石家庄市人才绿卡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强烈愿望,是我市推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让石家庄又好又快发展,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科技人才这一战略资本,发挥京津冀科技人才的整体优势,让石家庄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京津冀区域的科技人才共享。

  京津冀人才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人才市场尚未形成。区域科技人才共享综合性强,需要区域各方政策统筹规划、协调相互衔接。当前京津冀区域人才政策、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衔接还不是十分顺畅,三地都不同程度缺乏从京津冀区域整体观念来全盘考虑。同时京津冀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福利各有千秋,科技人才政策与户籍挂钩,人才评价、奖励激励标准不统一,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还没有实现互认等,区域间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动配置弱,科技人才优势互补性差、整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统一规范灵活的科技人才市场尚未形成。

  科技人才共享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区域科技人才共享需要从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才能让科技人才真正破除各种阻碍成为市场产品。合作范围应该包括人才市场、人才载体、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涉及人才培养、引进、流动、使用、激励等环节。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发展,科技人才共享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宽,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另外,科技人才供需信息闭塞,平台渠道不畅。由于科技人才市场尚未形成,科技人才供需往往靠小范围内的、不完全公开的形式,信息闭塞,缺少科技人才供需的平台,渠道也不顺畅。

  提高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的建议

  要加强科技人才的保障激励。对所有留下来、引进来的科技人才要设立专门的省级专项基金,根据科技人才层次不同给予相应标准的直接政府津贴、补贴;对科技人才的本人、爱人及孩子开设户口落户快速通道,减少户籍制度的制约。对科技人才给予被社会尊重认可的精神奖励,通过每年优秀、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等形式评选,激励其为石家庄发展做出更多科技共享。总之,要通过物质激励增加其可支配收入,保障其子女家属的优质医疗教育权利,还要通过精神激励提高其社会地位。

  要建立石家庄科技人才数据库。要尽快建立本地科技人才存量、增量的科技人才数据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业绩、工作经历、科技贡献等内容。同时还要建立科技人才供需数据库。在人才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汇总,以了解我省科技人才总量、层次、密度等情况,以进一步了解我省科技人才现状和供应情况;还要通过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这些科技人才需求部门进行每年定期汇总,以建立我省科技人才需求数据库,以便为引进科技人才、共享京津冀科技人才提供科学准确的需求信息,建议每年年初定期向社会发布科技人才需求目录。

  要主动与北京、天津建立人才信息互相沟通联系的发布机制。构建京津冀区域科技人才信息互联的“绿色通道”,实现跨区域人才信息网站互联、人才信息数据库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主,涵盖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联系,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跨省区从事咨询、讲学、兼职、科研共享、技术入股、投资兴办高新企业等服务,实现跨区域的人才智力资源共享。

  要建立项目和科技人才共享模式,实现人才项目共建。科技人才共享领域,采取项目和科技人才共享模式,指的是项目与科技人才是捆绑模式,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有科技人才同时存在参与项目,项目一结束则科技人才随之结束合作,也就是说科技人才与项目本身有合作关系,随着项目流动和共享,只对项目负责,项目供应方对科技人才没有法律关系。这样的共享模式,比引进科技人才的难度要小很多,共享成本也比引进成本要小的多,可以说在石家庄发展落后于京津的现阶段,这是十分合理、很有效益的措施。

  另外,还要完善科技人才市场。通过京津冀科技人才市场共营,实现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合理流动,重点将北京天津的科技人才吸引、共享到我省,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消除我省内地区障碍,规范从业行为,不断提高科技人才市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加强省内、京津冀区域的科技人才市场的交流与共享,联手进行京津冀区域性科技人才市场监管。通过互设分支机构,互为代理的方式,开展人才招聘、信息咨询、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业绩档案、诚信认定、人才智力输出、创业项目中介等异地服务,实现京津冀区域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的优势集成与互补。如此,才能更好地构建统一、共通、互惠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框架体系。(王丽锟)

相关阅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