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文明涵养“好人之城”

2017-09-05 09:43: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阻碍交通的马路市场消失了,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司机增多了,服务窗口的笑容更灿烂了……我们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了。”说起创城带来的变化,沧州市民董志强高兴得合不拢嘴,“创城是为我们老百姓真正办实事、办好事,现在,在咱们这‘好人之城’里文明景象日新月异。”

  文明氛围,越来越浓

  “您的善行义举,传递了温暖和力量,为您献歌一曲!”紧接着,车载广播里传来了祝福的歌声。这是日前发生在沧州市31路公交车上的一幕。一位市民给老人让座后,公交车里歌声响起,真情涌动,在座的乘客深受感染。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像让座这样暖心的小善举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身在‘好人之城’,我们每个人都是城市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市民郝君说。

  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交通文明是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为此,沧州市把公交车、出租车、车站等作为文明创建一线窗口,全力打造文明样板。

  “以前,高铁西站出租车拒载、宰客、甩客等现象让人头痛不已,现在这些现象得到了根治。”沧州市交通局城市客运管理处处长田耕说,运管部门严厉查处“黑车”“套牌车”及拒载、议价、途中甩客、故意绕道行驶等不文明行为,与此同时加强了对出租车司机的文明引导。

  4月26日,“创建文明城市·出租车行业在行动”文明服务承诺活动启动,1000余名出租车司机积极参与,签订了文明运营承诺书。

  全市13万余名志愿者在社区、学校、街头说创城、讲创城,发放创城宣传册3万余册;公交车、出租车每天滚动播放300余条公益广告;民意调查员入户走访近4千户,收集关于创城意见建议1700余条;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创城文艺演出进社区……一系列有力宣传措施,让市民如沐春风,创城观念深入人心,文明氛围越来越浓厚。

  文明素质,越来越高

  “伴随着城市一天天美起来,市民的文明素养如春日之苗,日有所增,更多的市民主动、自觉、自愿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沧州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孔德才说,“‘好人城’已成沧州宝贵精神财富和靓丽名片,成为展示沧州形象的‘金字招牌’。”

  十年间,沧州市共表彰了230名“沧州好人”典型代表和577名典型代表提名奖获得者,累计有16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领跑全国地级市。“好人传递文明、文明塑造好人的良性互动,正在变成强大内生动力。”孔德才说,2016年,黄骅张洪瑞家庭和青县周汝珍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为创城树起了道德标杆。

  “在‘好人精神’的辐射下,沧州的创城不单是政府的事,市民已成为创城主体。”沧州市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郭磊深有感触地说。

  手举黄色小旗,耐心劝导行人。3月6日早高峰,沧州市公安交警二大队的20名警嫂走上街头,当起了交通“义工”。警嫂马艾雯说:“虽然初次做‘义工’,但体会到了丈夫的辛苦,同时能为创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很值得!”

  和这些警嫂一样,全市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和86支志愿者服务团队,纷纷参与到交通高峰劝导活动中。另外,200个文化志愿服务基地、20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惠民为民行动中。

  文明生活,越来越美

  每天天刚亮,沧州市民张广德都会来到孔雀城南侧新修的晴川路遛弯,“原来这是条坑洼不平的小路,一侧还有深沟,非常难走,现在变成了贯通朝阳大街和浮阳大道的一条干道,漂亮、整洁!”

  “今年以来,为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九河路东段、晴川路、天成名著一期南侧规划路、动物园北侧规划路等近30条道路陆续兴建投用,市区69条道路全面维护,31条道路区间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将大大缓解老城区路面积水问题。”郭磊介绍说,该市还施划临时停车泊位464个,在部分学校门前路段设置临时停车泊位,对12个较大路口施划行人、非机动车待行区实行“二次过街”,对29个路口不合理的信号灯配时进行调整……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座城市的文明应该是立体的,让群众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获得感。”运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英说。

  沧州市发改委承建的市级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转,“信用沧州”网站建成,激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人社部门完成本地医保信息系统改造,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城镇参保职工可在京津冀47家定点医院实现出院即报;工会系统建成全国、省、市三级“职工书屋”105家,“农民工书屋”“流动职工书籍”“职工阅读吧”和“职工图书角”等2000多个……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城市魅力不断提升。 (记者 张近情 王雅楠 通讯员 魏焕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