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保持冲锋陷阵的劲头抓改革

2017-10-10 09:10:5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直面问题 较真碰硬 多点突破

  石家庄:保持冲锋陷阵的劲头抓改革

  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对划转的150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办理时限比法定办理时限累计减少2127天

  在县级及相关开发区、园区成立了行政审批局,是全国为数不多实现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的省会城市

  近日,记者来到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3楼办公室的外墙上,“百日会战”倒计时标牌分外醒目。任务分解表内,责任分工、进展情况等一目了然。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以市场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行政服务机构。”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周树仁介绍,日前,他们启动了规范管理、提升效能“百日会战”行动,目标是用100天时间建成网上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及监督等7个审批服务平台,制定网上审批、“互联网+政务”等7项管理规范,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效能。

  这是石家庄市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战役中,石家庄市敢闯敢试、敢破敢立,一系列动真格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精准落地。“要始终保持冲锋陷阵的劲头抓改革。”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邢国辉表示,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制约石家庄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敢于直面问题,较真碰硬,以改革的精神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真刀真枪、大刀阔斧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激活发展活力、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举措,合力唱好改革大戏。

  今年2月28日,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该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上新台阶。目前,发改、教育、民政等26个部门150项行政审批事项,已首批划入市行政审批局,启用了行政审批专用章。

  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对划转的150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办理时限比法定办理时限累计减少2127天。截至8月底,累计办结各类审批事项37929项,办结率100%。该市还在县级及相关开发区、园区成立了行政审批局,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实现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的省会城市。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群众跑腿”正变为“信息跑路”,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以“减证”带动“简政”,最大程度便利市场准入。该市在企业“八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四证合一”基础上,将旅行社分社备案登记证明等共10项涉企证照纳入“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市场主体“十八证合一”。9月15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各类市场主体实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新增市场主体呈现井喷之势。截至8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已达77.3万户,总量和万人拥有量稳居全省首位。而在2012年底,石家庄市市场主体总量仅有30余万户。

  市场主体骤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模式应运而生。围绕“为企业减负、提高监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石家庄市现已基本建成“一网联动、随机抽查、协同监管、综合执法”的新型监管模式。目前,该市把工商、公安、卫计委等40个有关部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成员单位,将548项清单全部纳入抽查事项,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设立“蓝天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基金”,为企业转型升级和环保治理能力提升提供资金支撑;在全省首创“检察监督网络平台”,扎紧涉农资金安全的“铁篱笆”……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抓好试点、趟出新路,石家庄市正以敢啃硬骨头的劲头强力推进改革。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石家庄市还把群众利益诉求作为努力方向,围绕老百姓反映突出的教育、医疗等问题,集中推出了学区制改革、计生特殊家庭服务保障新机制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提升了老百姓获得感。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部署,聚焦制约省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务求新的突破。同时,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开展“回头看”,找出弱项、缺项,发现漏点、盲点,及时补漏堵缺。

  石家庄市还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双问计”活动,在督察推进、经验推广等方面向省委对标。每月对承接省委的改革事项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改革任务进行盘点、汇报,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加快建立改革工作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改革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在县(市、区)、市直部门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选拔中的运用,树立鲜明改革导向,加快形成“改革戏大家唱”良好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记者 张文君 王峻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