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铸造业加快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启示

2017-12-19 10:40: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靠什么“铸造”出底气

  ——沧州铸造业加快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启示

  铸造业是沧州市的特色产业,分布于献县、孟村、泊头等十几个县(市),具有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大、产品齐全的特点。全市共有铸造企业1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铸造企业193家。去年,全市铸件产量200多万吨,营业收入297亿元。

  眼下,铸造业正迎来新一轮洗牌。低水平的价格战早已不是企业竞争的重点,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才是取胜的关键。通过创新,推进铸造业向现代、高端、绿色发展是铸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环保不达标、产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而一些创业较早、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却依然生机勃发。他们当中有的提前转型,技术让外国人心服口服;有的潜心创新研究,生产的新产品国际知名。

  创新获取话语权

  作为有名的铸造之乡,献县郭庄镇大小铸造企业曾经红火一时。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有40多家铸造企业或因环保不达标,或因产品跟不上市场等因素而倒下。而郭庄镇创业较早的东方铸造有限公司重视产品的创新,不断开创新产品,如今产品全部出口,而且产品价格也高出同类企业产品价格。

  创办于1989年的东方铸造公司,最初生产水暖件,后来随着一批铸造厂加入进来,董事长许东方决定要上球墨铸铁。

  但当时中国生产球墨铸铁的工艺并未成熟,仍然沿用的是传统工艺,达不到外国公司的要求。东方铸造公司先到了泊头的一家公司去学习,后又到北京去学习,还去过国外公司参观。

  学艺归来,最初的制作水平仍不理想,废品扔了半院子。许东方铁了心要干成这件事。在他的坚持下,产品终于达到了国际标准,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在许东方看来,一种产品别人生产不了,只有你能生产,企业才有话语权。从企业多年的经营中,他总结出,创新是客户发展逼着企业发展,在市场倒逼下,企业不创新就没法生存。

  在这种认识下,2002年东方铸造公司上马精密铸造项目,2012年新增树脂砂造型,2015年黏土砂造型线上马,代替人工造型,2016年又增加垂直生产线。近年来投入近2000万元上环保设备。

  如今,东方铸造公司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销售额1.3亿元,纳税1000多万元。

  危机下转型获新生

  面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泊头的金都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从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而是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成功转型走高端路线。

  2008年以前,泊头的金都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出口户外家具,这些产品不要求太高的技术含量,很多厂子都能生产出来。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突然来袭,产品单一给金都金属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董事长曹金伟认定,公司要生存下去,必须转型。

  2010年,他顶着巨大压力,投入大部分身家,建厂房,买设备,开始了转型之路。权衡再三,他决定还干老本行,但是这次要走高端路线。

  惊险一跳,金都金属公司成功转型高端产品,他们的产品卖到一万多元一吨。

  德国的一家铁路公司的几名专家,带着图纸来到金都金属公司,如果金都金属公司能够按照图纸生产出产品,就能取得合作资格。

  金都金属公司按照德国公司的方法试验了一遍又一遍,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这种情况下,金都金属公司决定按照自己的工艺来,结果一次通过,这让外国专家惊叹不已。

  另一家公司生产的压缩机部件原来都是从德国进口,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决定从中国采购。但试过多家公司后,都未拿出符合标准的产品。而金都金属公司生产的部件承受的压力是其标准的2倍多。

  小加工厂名扬国际大市场

  中泊防爆公司最早是一家加工配件的小厂,在当时中国防爆工具大部分靠进口,大公司瞧不上,小公司做不了,而发现这一机遇的中泊防爆公司决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但研发一种产品谈何容易?配料什么时机加合适、冶炼时间长短、温度的控制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中泊防爆公司创办人杨庆来足足做了上千次试验才成功。目前中泊防爆公司的产品有上千种系列,一万多种规格,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靠自主研发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近两年,中泊防爆公司又开发了绝缘、不锈钢及钛合金工具,顺势进入医疗、航空等领域。

  由于技术含量高,产品价值不菲。一把普通的钳子,一般的十几元,中泊防爆公司生产的防爆钳则能卖300多元,而钛合金的产品价格更高,价值六七百元,并且轻便、防腐、无磁,适用于航空航天、医疗、高空作业等。

  高投入,是中泊防爆公司多年来始终维持竞争优势的一大因素。

  中泊防爆公司建立了强大的研发团队,每年坚持把销售收入的20%作为下一年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创新产品工艺、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指标。

  中泊防爆公司提倡全员创新。公司设立创新激励奖,不但激励科研人员增强创新能力,还鼓励一线工人在实践中创新。(记者 王雅楠 通讯员 郑进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