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多雨 运脾祛湿

2018-05-29 16:37:50  来源:新民晚报  责编:董健雄
 
五月底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冷暖空气在该地区的交汇和“拉锯”,下雨的日子特别多,雨量又很充沛。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及湿热质的人在这段时间里会感觉非常不适。湿邪导致常见疾病复发或加重,主要分布在消化、皮肤、生殖、泌尿、内分泌、代谢等多个系统。

  ■ 湿邪是致病主因

  湿邪致病有四大特征,分别是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等。

  湿邪若不趁早干预,很容易朝寒湿和湿热传变。寒湿证与湿热证的共同表现有脘闷,身重,纳呆,苔腻,脉濡等,不同点在于:寒湿证身重而恶寒,脘腹痞闷,喜揉按,口中淡而无味,或有甜味,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缓;湿热证身重而有热,脘痞似痛,不喜揉按,口中苦而粘腻,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 运脾祛湿是养生重点

  运脾祛湿是初夏雨季养生的重点。祛湿即祛邪,祛除困阻脾胃之因,运脾就是恢复被困之脾胃功能。祛湿有助于运脾,运脾也有助于祛湿。

  祛湿常用防风、薏米、苍术、藿香、陈皮、半夏、砂仁等中药。具体有化湿、燥湿、利湿等法,用药各不相同。湿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运化水湿,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治湿应注意调节此三脏的功能。

  运脾泛指运脾、健脾、醒脾等法以健运脾胃,恢复脾之运化水湿之功能,故《证治汇补·湿症》云:“治湿不知理脾,非其治也。”常用药材有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淮山药、茯苓、枳壳、香附等。

  方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