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六大平台” 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2018-10-10 09:56: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河北省加快旅游业发展,全域旅游成为新的增长点。但也要看到,发展中仍存在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品牌竞争力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其中,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推进河北省全域旅游发展,需要构建“六大平台”,破解旅游业融资难题。

  ●打造投融资主体平台

  进一步增强河北旅游投资集团实力。通过财政注资、资产整合等方式扩大集团资产规模,提高集团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同时大力拓展金融业务,提高旅游投融资运作能力。

  建立市级投融资公司。各市应根据实际,成立一家或多家专业旅游投融资公司。将当地优质旅游资产注入旅游投融资公司,做大公司资产规模,并通过融资扩股引进省旅投集团和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提升公司竞争力。

  整合县级投融资公司。将县级现有的平台公司进行有效整合,从中挑选优秀的国有投资平台公司为母公司,注入股权、土地、景区开发权和经营权等优质资产,提升其带动能力,促进当地旅游业加快发展。

  ●打造财政资金支持平台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地方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各地应抓住召开旅发大会的契机,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除了向省里争取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外,还要在交通、水利、农林、生态修复等方面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结合脱贫攻坚,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我省景区资源分布与贫困县分布呈现较高的一致性,发展全域旅游成为很多贫困县脱贫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贫困县要将发展全域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好国家相关政策,统筹整合财政资金,重点谋划好对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见效快的优质项目。

  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配套以及财政贴息、信用担保等政策性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加快旅游项目梳理,争取将更多旅游扶贫项目纳入PPP项目推介系统。

  ●打造金融创新平台

  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我省旅游资源集中地区设立旅游支行,专门开展旅游信贷产品业务,并创新资金供给模式,增加资金供给。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入权质押业务试点,积极开展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扩大债券市场融资规模。公益性旅游项目可由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融资,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可采用项目收益债券、公司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旅游企业上市,支持已上市的旅游企业通过合适方式进行再融资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

  ●打造旅游投资基金平台

  采用母子基金架构研究设立省级旅游投资基金,将各级旅游专项资金纳入旅游基金融资体系,吸引各类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注入,进而引导撬动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和要素投入到我省旅游开发建设当中。省旅游投资母基金应由有实力、有实际投资经验的投资集团牵头,并由专业的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营。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特色小镇项目基金、各市旅游投资基金等子基金,分别投资相应的项目,助推我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打造旅游业担保平台

  组建专门的旅游担保公司,为旅游项目提供担保支持。通过政府注资、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组建旅游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旅游开发企业、乡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提供信贷担保。旅游担保公司要按照“财政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在财政资金注资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要建立担保补偿基金、担保风险池等,完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此外,还应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为市县级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为担保机构提供风险二次分散渠道,进一步降低风险,提高各担保机构的信用水平。

  ●打造旅游资源交易平台

  构建省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提供旅游实物资产交易、旅游产业多元化融资、“互联网+旅游”等服务。与京津共建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旅游、金融行业资源,拓展三地旅游项目投融资渠道,促进旅游资源和资本的结合,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项目。

  在“六大平台”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完善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统一的现代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全域旅游人才建设等,为探索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中心城市+战略创新平台+标杆片区+示范县市+支撑项目”的全域旅游推进模式,全面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和旅游强省提供有力保障。(郑思海 王小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