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胸怀引高端人才 ——2018年石家庄市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纪实

2018-11-19 09:58:35  来源:河北日报  责编:董健雄

  320家“名优特高新”企事业单位参会、11000多人参会应聘、达成引才意向3164人……11月10日,2018年石家庄市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圆满落幕。

  此次主题为“相聚新时代,智汇石家庄”的2018年石家庄市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由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承办,是今年该市人才日宣传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双一流”建设高校5200余人参会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办好这次洽谈会,组织邀请有意向到石家庄市创业就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参会,石家庄市委组织部以市(县、区)为单位组建了23个宣讲小分队,利用10天时间集中分赴全国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进百校宣讲推介活动,全面介绍石家庄市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同时,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微信群、公众号、校园海报等进行拉网式宣传,组织高校石家庄籍老乡会、基层就业服务协会等同步宣传,使此次洽谈会宣传推介工作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与效果,“双一流”建设高校5200多人参会应聘。

  石家庄市有关部门还通过走访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与之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报名人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增加。同时,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驻石(有研究生院)高校就业指导主任座谈会,介绍石家庄市的人才政策,得到了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此次大会现场分别设立了“4+4”现代产业、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等招聘专区,组织用人单位与高层次人才进行现场交流洽谈。同时设置了现场服务处,为参会人才提供人才政策咨询、受理人才绿卡申办、办理就业报到手续、落户政策咨询、受理人事代理、报销往返路费等服务。

  达成引才意向3164人

  据统计,共有320家“名优特新高”企事业单位参加本届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总共提供高端招聘岗位6238个。

  洽谈会刚一开始,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的展位前就聚集了不少求职者。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招聘负责人的手里就收了近20份简历,其中大部分求职者的简历上写着博士学历,含金量十足的求职者让用人单位直呼收获满满。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招聘负责人说:“以前我们也参加过一些招聘会,但没有这么多符合要求的,这次给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非常好。”

  洽谈会上,不少单位拿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优质岗位和高薪岗位招揽人才。据统计,洽谈会上提供年薪6万元至15万元者居多,除五险一金外,还提供午餐补助、员工旅游、节日福利、年假体检等众多福利待遇。

  对于急需招揽的人才,用人单位都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中国财险石家庄分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左静介绍说:“我们主要是想寻觅高精尖的人才,我们的薪酬展架上写的是年薪8万元以上。根据应聘者的情况和公司的需求,如果达成一致的话,我们的薪酬是可以谈的。”

  据统计,本次洽谈会进场人数11000余人,达成引才意向3164人,包括博士研究生264人、硕士研究生2232人、本科生668人。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2154人达成引才意向,包括博士研究生202人、硕士研究生1551人、本科生401人。

  人才政策让高端人才吃下“定心丸”

  “我看中的是石家庄的发展前景。这里的就业环境不错,人才绿卡政策就比较有吸引力,这样的人才政策能让人才回流。”参加招聘会的王宁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地质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也是石家庄人。他表示,石家庄颁布实施的人才绿卡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让他有信心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许铃鸿觉得石家庄政府部门很给力,会前进入到北大、清华这些高校开展宣传,参加洽谈会还给报销来回的路费,有诚意,又贴心。

  “石家庄前期到学校进行政策宣传,尤其是《石家庄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的出台显示了石家庄市重视人才的意志和决心,让高端人才吃下‘定心丸’,为人才在石家庄的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中国药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对笔者说,2016年,石家庄市曾组织企业到中国药科大学进行了专场招聘活动,今年,他带着13名硕士、博士前来参加洽谈会。

  统计显示,此次洽谈会“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报名情况火爆。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5200多人报名参会,省属的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报名人数较去年有了大幅度增加,达到1329人。与此同时,驻石高校报名踊跃,共有1100多人报名参会。

  从《石家庄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到人才绿卡制度,从11月6日的“石家庄市人才日”到现代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从省会人才服务联盟到人才服务热线,石家庄正在敞开胸怀,迎接着来自海内外的人才。(通讯员 王静 记者 王峻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