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平泉市深挖特色产业潜力 山杏带来美与富
经济日报  2019-05-24 09:39:23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初夏时节,河北省平泉市漫山遍野的山杏结满了果实。 张建伟摄(中经视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平泉市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图为华净活性炭有限公司杏仁油生产车间。 李平文摄(中经视觉)

  2006年,河北省平泉市开始大量种植适合本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生态经济树种山杏,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发展出一个涵盖杏仁粉、杏仁油、活性炭等在内的山杏产业体系,年收益达9.5亿元,达到了强市富民的目的

  初夏时节,地处河北北缘的塞外山中小城平泉市山山披绿。在该市杨树岭镇水泉沟村的一道山梁上,68岁的村民张勤告诉记者:“这片山杏长势不错,收益肯定也好。现在,大扁杏核每斤能卖6元,普通杏核每斤能卖3元。”

  张勤告诉记者,从2006年起,他以每年200元的总价,从村集体承包了16亩山场发展山杏,每年卖杏核收入就有5000余元。2016年,平泉市林业部门免费为他嫁接大扁杏15亩,每年收入增加至1万多元。10多年来,一株株山杏让张勤老两口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张勤一家靠山杏致富仅仅是平泉市山杏产业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市已经在全域荒山上发展山杏种植70万亩,不仅在三北防风一线建成了一道生态屏障,同时年产杏仁3000吨,形成了杏仁粉、杏仁油、活性炭等产业体系,年收益达到9.5亿元。

  种植:改善环境

  平泉市地处燕山山脉深处,有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征。这里天气冷凉,土地瘠薄,开展山场绿化,一般树种极难成活。经过多年实践,当地村民发现,山杏这种耐旱、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强、易管理且有固沙保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作用的优良树种非常适合这里。根据测算,每营造10万亩成林山杏,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30万吨,生态效益非常显著。而与此同时,山杏又是经济林,通过深度开发可以达到强市富民的目的。

  研究山杏多年的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建中认为,山杏林不是一般的防护林或者经济林,而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旨,同时又强调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林”。“重要的是,山杏投资小、好栽培、易管理,2至3年就结果,4至5年即丰产。种山杏不失为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改善生态环境、致富百姓的一条好路子。”王建中说。

  出于这样的认识,2000年,平泉市就将山杏列为5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出台了《深化山杏林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借助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契机,围绕山杏产业发展精准发力。

  平泉把林权制度改革与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等政策“打捆”使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种植山杏的积极性。特别是国家启动治沙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他们在浅山缓坡上新栽山杏25.2万亩,占退耕还林总面积的37%。

  开展荒坡植树最积极的是水泉沟村。水泉沟村绝大多数山场是石质阳坡,全村村民苦战10年,硬是在这块不毛之地上开垦出了3000余亩山杏林,相当于人均拥有3亩山杏林。据统计,平泉市山杏种植面积以每年5万到8万亩的面积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山杏总种植面积已经达70多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林地面积的14%,相当于全市人口人均拥有1.5亩山杏林。

  加工:效益倍增

  “山杏种植之所以取得突出效益,很大程度上在于处理好了‘环境要绿、农民要利’的关系。”平泉市委书记董正国说。

  平泉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张春生表示,让山杏产业成为农民群众的摇钱树,提质增效是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与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深度协作关系。将县城黄金地段的地块提供给他们建设北方科研基地,另外还提供327亩苗圃试验用地,研究山杏高产改良技术。目前基地已经选育了10来个山杏品种,试验成功后将第一时间在平泉推广。”

  在平泉市的亚欧果仁有限公司里,一辆辆载满杏产品的货车整装待发。董事长薛尽禄说:“我们公司开发的杏仁产品,年交易量达4万吨,占全国交易量的50%,不仅销往10多个省市,还销往港澳台地区,出口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

  在整个平泉,从事山杏产业的企业达66家,另有从事相关活性炭企业51家,年产活性炭6万吨。山杏产业链带动全市19个乡镇7.5万人就业。

  “平泉的山杏产业能否保持持续发展动力,既要关注种植面积和种植效益问题,还要关注精深加工和销售出口问题。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将山杏产业做大做强。”平泉市市长曹佐金说,山杏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中杏仁可以制成杏仁粉、杏仁露、杏仁油,杏壳可以用于制作活性炭,还可以开发活性炭工艺品,杏肉可以制作果脯,山杏叶可以提取医药和保健产品原料,树干和树枝可以用于加工高密度板。围绕将山杏“吃干榨净”,平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山杏产业走上了“山杏—杏核—杏壳(杏仁)—活性炭(杏仁露)—工艺品”的精深加工之路。

  “为促进山杏产业走向纵深,我们与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合作建立了华净活性炭院士工作站,通过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出一条‘山杏栽植—市场加工—杏壳活化成炭、杏仁压榨成油、木醋液加工成有机药肥、生产热能发电’全价值产业链条。”承德华净活性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军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发出20余种杏仁深加工产品,还通过科技创新在杏壳处理中开发出活性炭生产与余热发电、提取生物液体肥三者兼得的生产工艺,并安装发电机组5台。“目前,公司年处理杏壳6万吨,生产活性炭1.2万吨,发电5000万千瓦时,提取生物质液体肥2万吨。其中仅废物发电一项,每年就可创造价值20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在扩大规模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争取在‘十三五’时期末,将山杏种植规模扩大一成、产业效益增长三到五成。”曹佐金说。(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姚桂珍)

责编:董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