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治河理念 绘出水岸美景

2019-09-26 17:13:25  来源:石家庄日报  责编:董健雄

  潮涌滹沱润省会,水清岸绿生态美……现如今,站在生态修复后的滹沱河两岸,绿草茵茵、天蓝水绿,树木错落有致、美丽的花海景观蔓延几十公里,白鹭等水鸟或在岸边休憩或在水中嬉戏,一幅诗情画意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宛若画中游。

  近年来,石家庄市在实施滹沱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中,克服资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目前一期工程主河槽治理、河道疏浚、绿地整理、道路建设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一年完成两年任务。创新设计理念,修建了4个各具特色的溢流堰,兼具景观和行洪效果。邀请农林专家对两岸土壤实地勘探、取样、检测,进行土壤改良,打造怡人园林景观。在河道下游溪流区设置扬水泵,河水减少时依然可以实现水循环……致力于把滹沱河打造成水清岸绿风光美、和谐繁华产业兴、特色彰显韵味浓、通畅亲水百姓乐的生态河、产业河、文化河、民心河。

  改革创新 做好生态修复

  工程实施,资金是保障,为此市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同时积极向上问计省财政厅,最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采取PPP模式融资79.76亿元。同时,大力推动两岸土地收储,目前已经收储2470万亩,通过土地经营,努力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为了兼顾蓄水、涵养水、行洪等功能,我市在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中,设计完成了4个各具特色的溢流堰。“石家庄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我们当初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以生态为主,蓄水、节水和生态补水相结合。”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院规划处副处长王志军指着3号溢流堰说,你看旁边的栏杆都是可移动的,一旦有行洪要求,可以很快拆卸掉。另外,在平常,每个溢流堰前都有不同的水面景观,既有叠水形式,也有直流式,非常漂亮,达到了一定的景观效果,同时还兼具交通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态修复,工程中除了受冲刷严重的溢流堰,其他建筑物,包括河道防护,都尽量减少使用混凝土材料,全部采用钢丝石笼代替。“钢丝石笼指的是把大小不一的石头放进钢丝笼子里,固定住放进河底。这样可以让小颗粒的土顺着水进去,从而留在石笼中,以利于植物生长。”王志军介绍说。

  改良土壤 实现岸绿景美

  绿化生态工程是滹沱河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岸绿、景美”的关键,然而滹沱河沿岸土壤以沙为主,植被生长困难。2018年,经过有关专家对滹沱河两岸39个土壤点进行了实地勘探、取样、检测,检测结果是: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低,过半数为沙质壤土和沙土,不利于植被生长。

  “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几十盆的草苗,上百次试验……最终成功得出了滹沱河两岸绿化的最佳方案。”中国中铁石家庄云际生态保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田建飞告诉记者,他们负责的是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二标段,所在的施工区域多为沙土、粉沙壤土,土壤贫瘠、养分少,不足以绿化植物和地被的生长。为了确保树木栽植、地被播植一举成功,他们与中国中铁、中规院联合开展了针对滹沱河土壤研究、优化改良的试验,并组建了栽培试验室。其间,他们邀请了中国农业大、河北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讨论、指导。历经百日研究,优选科学配比,经过几十次讨论,上百次试验,四千多份数据,终于成功得出最佳方案。

  “今年5月,我们公司主办了滹沱河土壤改良试验段观摩会。”田建飞说,根据不同地块土质情况,确定不同配比,施加腐殖土、有机肥和混合肥的方案,施肥后利用旋耕机深翻、搅拌,让肥料均匀分布,改良后的土壤种上绿植,保水、保肥,有效缓解滹沱河两岸土地沙化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生态循环,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

  靓丽景观 提升城市品位

  生态修复打造工程不仅是绿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空间、打造生态城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生活环境的需要,在打造景观工程中,我市将园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进行充分融合,进行全方位主题打造。在建筑整体风格上以大气、壮阔为主,显现燕赵特色,在滹沱河沿线规划各种特色景点,将滹沱河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诗词文化等融入到滹沱河建设,在滹沱河漫水桥增设了紫星园、紫星体育园、紫星亲子园、紫星艺术园。随着各节点景观在漫水桥边拔地而起,二标段形成了一条集景观绿地、疏林花田、景观林带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修复型景观长廊。做到了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滹沱河修复工程总体规划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至深泽界,全长109公里,流经我市四区五县,是我市最大、最主要的行洪河道。“我们根据滹沱河南北两岸的功能定位,在城区段主要建设一些休闲、游览的设施,下游区县则更侧重生态、自然、乡愁的表现,并在设计理念上力争融入当地的农业文化内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负责人郭榕榕告诉记者,这样整体来看,滹沱河总体上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在不同的区段又有各自的特色,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有着重要作用。记者 岳金宏 刘立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