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河北|河北省多措并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2020-11-20 09:26: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路晶森

创新河北|河北省多措并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在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田永君(后)与助手讨论科研问题。通讯员蔡常山供图

  只有实现更多“从0到1”的基础研究的突破才能摆脱“卡脖子”的窘状,才有可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河北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均衡学科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原则,推动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有机结合,在优化投入结构、引导多元投入、完善资助体系、培育优势领域、加强协同创新、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出“提高强度、优化结构、稳定支持、深化合作、多元投入、创办特色”系列改革组合拳,助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十三五”以来,河北省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北省已经形成了以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为骨干,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的基础研究体系,基础研究的能力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多元投入,让基础研究越来越“火”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原动力。前不久,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永君教授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合作,成功截获多种金刚石多型体,并制备出了韧性优异的多级结构金刚石复合材料,为发展高韧性超硬材料和工程陶瓷提供了新的途径。

  “这一成果的取得,源于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的持续创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集中了一批像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样的创新平台,它们是河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创新驱动源头供给的重要研发基地。

  截至目前,河北省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73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7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41家。这些平台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但随着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充分调动这些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课题。

  省科技厅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省自然科学基金财政资金投入,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5%。此外,还聚焦河北特色和优势,强化需求牵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基础研究为行业发展服务,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与省内骨干高校和龙头企业共同设立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

  为围绕河北区域发展实际需求,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领域建设,凝练主攻方向,整合优势研究力量,培养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优势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基础研究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省科技厅、省基金委创办了河北省首个基础研究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燕赵科学论坛”,三年来,共举办了11期燕赵科学论坛,以河北省特色学科为依托开展学科前沿和科研实操研讨,邀请到3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吸引了十余家重点企业参与论坛。

  基础研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河北省产出了“超细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金刚石块材”“高韧性金刚石复合材料”“新型界面压电材料”“飞蝗群聚信息素”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优势学科培育进展明显。经省基金长期扶持,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7所高校的19个学科(2020年5月)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是五年前2.7倍;ESI高被引论文数由2016年3月的88篇增长到2020年5月的321篇,年均增长率达到38.2%。

  据介绍,省基金委与省内骨干高校和龙头企业共同设立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四支联合基金,2020-2022年将投入近1.4亿元,围绕河北省优势特色行业中的关键共性难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协同推进,扩大原始创新“朋友圈”

  基础研究虽然很多项目课题具有共性,但受隶属关系和经费来源等因素制约,以往京津冀三地的基础研究一直都唱“独角戏”,造成了不少研究项目重叠,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怎样才能打破瓶颈?

  “2015年,三地自然科学基金共同设立了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围绕共性问题和共性需求,率先打破了管理机制的条块分割,形成了基础研究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源头支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水北调水对白洋淀和雄安新区生态建设有何影响?”“调水带来的外来生物对密云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动有何改变?”“调水对受水地的水环境建设和保护有何促进?”……去年,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第一批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南水北调对京津冀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行了现场验收。

  “项目成果非常喜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京津冀三地作为共同受水地区,在基础研究领域共同携手围绕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机制部署研究,这一尝试,获得了三地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吸引了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多家中央单位科研人员的参与。项目开展以来,三地科技工作者通过促进学科交叉开展合作,协同创新。

  据介绍,目前,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已成为京津冀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三地在科技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基础研究合作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京津冀在基础研究领域率先形成了政策层面、研究层面、资源层面的良好互动与合作,形成了基础研究领域协同创新的新局面。

  资源流动加快了。三地完善专家资源交换、项目成果的开放共享等机制,加快推动了科技资源流动,初步实现了基础研究资源的交流共享。

  “朋友圈”建成了。三地联合设立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针对共同关注的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开展联合研究,率先打破了管理机制条块分割,实现了科技项目在不同区域的协同,形成了“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的实质性合作,在“南水北调环境影响”“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和“智能制造”“精准医学”四个领域共同资助了98项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开展联合研究,联合人才培养,构建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基础研究的“朋友圈”,有力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在基础研究合作领域向纵深发展。

  品牌论坛打响了。三地共同创办了品牌会议“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共举办6期,吸引近百名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专家与会报告,共计4000余名青年学者参会交流,弥补了京津冀地区大型学术交流会议的空白,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品牌会议,有力推动了三地基础研究协同创新迈上新台阶。

  “接下来,三地还将继续加强资源交流和提高论坛学术层次,推动专项探索新模式,深化实质性合作研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拓宽合作领域,促进成果在三地间共享利用与转化落地。”

  引育并举,把人才作为关键要素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关键词”。河北如何在打破制度桎梏、培养聚集科创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良好的创新生态是培养和吸引人才的重要力量。

  翻开2019年省科技奖励大会成绩单,越来越多的“后浪”正成为河北省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长为中流砥柱。其中,最年轻的是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陈连栋,年仅32岁。

  “团队中还有很多90后,他们虽然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中,但都参与了项目中的一些核心算法。”陈连栋说,团队将继续向新领域发起挑战。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加强青年和后备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近年来,省科技厅、省基金委遵循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在原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陆续增设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形成了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四步走”,梯次推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科学基金“探索、人才、融合、交流”四大系列资助体系之一。

  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河北跑出了加速度。据统计,目前,河北省基础研究专家队伍基本稳定在1万余人,造就出了一支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队伍。入选两院院士2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4名,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5名,为历史最好水平。

  此外,省科技厅、省基金委探索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研究群体安心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2020年度设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项目管理实行“3年+3年”支持模式和与评价结果挂钩的动态管理机制,赋予领衔科学家更大创新自主权和经费使用权,切实把科研人员从繁冗的审批、烦琐的课题申报、经费管理等杂务中解放出来,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创新团队聚焦“从0到1”重大原创,勇闯科研“无人区”。据悉,今年批准立项的10个创新群体项目,涉及河北省7所骨干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目标紧贴国际科学技术前沿、紧贴河北省产业链“卡脖子”基础理论问题,坚持前沿探索和目标导向有机结合,布局在新材料、智能制造、能源化工、人口健康、农业科学等前沿领域。

  在积极培育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河北省着力汇聚全国智慧,坚持“育才”与“引才”并举。2020年,省政府与国家基金委共同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河北),共同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联合基金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面向全国,公平竞争,分批择优支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协议,2020—2024年河北省和国家基金委将投入4亿元,针对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吸引和集聚全国优秀科研人员,重点围绕河北省生物与农业、环境与生态、能源与化工、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人口与健康等相关领域,开展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一步增强河北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水平,全面提升河北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