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进乡村振兴一线:棚里圈里生产忙 产销对接市场旺

2021-04-13 09:29: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曲浩

  棚里圈里生产忙 产销对接市场旺

  ——河北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河北推进乡村振兴一线:棚里圈里生产忙 产销对接市场旺

  近日在石家庄市栾城区端固庄村,“番茄大王”曹西庆在大棚里查看西红柿长势。 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农业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燕赵大地奏响了乡村振兴进行曲。

  近日,笔者深入阜平县、涞水县和石家庄市栾城区等地,记录当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新进展、新变化。

  脱贫不脱钩,拔了穷根换新业

  “搬进新楼房是挺享福的,可一家人吃饭穿衣、孩子们上学的钱哪来?”

  近日,阜平县炭灰铺教庆村57岁的村民朱海红坦言,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刚下山那会儿,他愁得睡不着觉。如今,朱海红每天都“睡得很踏实”。在安置区阜东新区临时党委的帮助下,他在附近的山羊养殖基地建起了棚圈,养起了波尔山羊。妻子经过3个月的带薪学习,正式成为硒鸽养殖园区的员工。

  阜东易地搬迁安置区是阜平最大的搬迁安置点,包括安居家园、怡居家园、美居家园、乐居家园4个小区,共搬迁入住4094户、127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95户、7458人。

  脱贫不脱钩,摘帽不摘帮扶。阜东新区临时党委全力为搬迁群众搞好就业服务、寻找就业出路。上门调查、摸底情况、建立档案、开展培训、对接服务……阜东新区建立了搬迁群众“一人一档”就业档案,把待业群众全部纳入管理系统。积极对接“两区同建”的养殖、种植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委托培训机构和企业组织搞就业培训,增强村民劳动技能。

  就业大门敞开了,致富路子通畅了。在县养殖技术员的指导下,朱海红的饲养技术不断提升,同时还掌握了给羊打防疫针的技术。

  朱海红说起了他的“养羊经”:“波尔山羊下崽多,1只母羊1年产两窝崽,每窝2只。去年买进3只羊,目前已繁殖了23只,年底能繁殖到40只。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算,今年可以赚2万元左右。”

  据介绍,阜平县共建了39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3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告别了穷窝窝,住进了新楼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阜平县坚决做到安置区建到哪、产业园区就跟到哪,配套建设养殖、种植、手工业等产业园区207个,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户一家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牵手新发地,产销对接好卖货

  4月2日5时许,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灯火通明。在菌类交易厅,菌菇商户们正忙着出货。涞水华益菇业销售负责人刘晴根据手机上的客户订单,安排发货。通过这个档口,涞水县农民种植的菌菇被采购商收购,进入零售终端。

  在河北新发地设立档口5年了,华益菇业的客户增加了1倍多。现在,海鲜菇和白玉菇每天销售量达5000公斤左右。华益菇业总部位于涞水县王村镇,两个种植基地分别位于王村镇和赵各庄镇。菌菇卖得好,菌菇合作社的农民都有了好收益。

  北辛庄村的孙宝会原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她到华益菇业菌菇生产基地包装车间工作,逐渐成长为车间组长,凭借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孙宝会说:“3年来,我的工资由每天几十元钱,涨到了每月3千多元。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钱,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据介绍,华益菇业为当地农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0余个,通过菌菇种植带动贫困群众1437人增收,与农民建立起长效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农产品产销对接是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多年来,河北新发地积极投身“千企帮千村”,致力于推进高效产销对接,让农产品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同时,为华益菇业提供市场销售信息和前端种植分析,帮助华益菇业实现菌菇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在位于王村镇的菌菇种植基地,培育室、生长室、包装车间、保鲜存储库一应俱全。华益菇业总经理张利华说:“除了规模扩大、产量提升,品种也由单一的香菇培育生产,转型为多种菌菇种植模式。除了主打产品海鲜菇、杏鲍菇、蟹味菇,我们正在进行羊肚菌、松茸菌、牛肝菌等高端菌菇的培育和标准化生产。”

  畅通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河北新发地集团总裁魏树俭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北新发地将继续参加“千企帮千村”行动,积极探索“布局产地公益市场、实施供应链产业扶贫、发展共享农庄及都市休闲农业”等模式,把农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推广新品种,特色产业有奔头

  近日,石家庄栾城区冶河镇端固庄村的西红柿大棚里,“番茄大王”曹西庆摘了一个熟果递给笔者:“尝尝,看和别的西红柿有什么不同?”

  拳头大小的西红柿红得通透,吃起来又沙又甜。曹西庆介绍,凭借这个品种,他去年在京津冀蔬菜大会上获得了“番茄大王”称号。经过他的实验,量产每亩可达4000公斤。这个品种很受采摘游客的喜爱,每公斤采摘价格可达14元。

  曹西庆是栾城区西红柿种植“土专家”。他在自家1亩2分地的大棚里种了3个品种的西红柿,不施化肥农药,走绿色高端精品路线,除采摘外还按订单销售,光去年春季就卖了9.3万元。他还把成熟品种推广给其他西红柿种植户,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近年来,栾城区发挥其紧邻石家庄市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莓、西红柿等特色农业种植及特色采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从栾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区计划分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特色产业面积、品质双提升。

  推广特色农业种植,离不开农业技术的保驾护航。笔者从栾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区今年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科技服务到村到户到项目。(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 通讯员李秀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