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    舆情智库
早预警 早行动 河北省构建严密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2022-03-22 17:49:48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王阔责编: 冯薇薇

  国际在线河北消息:2022年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为纪念“世界气象日”,3月22日上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世界气象日河北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

早预警 早行动 河北省构建严密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_fororder_QQ图片20220322152604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树军介绍,河北省是气象灾害极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我国大陆常见的干旱、暴雨、大风、大雾和霾等18种气象灾害在河北省均有发生。面向防灾减灾救灾,河北省气象局构建了严密、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公众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8.4%,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66.5分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河北省气象局主动服务和融入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面向人民美好生活,河北省气象局创新气象服务业态和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服务,普惠服务产品达60多种,气象新媒体服务直接受益人群超1.3亿,全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2.2分;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河北省气象局构建覆盖多领域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打造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标志认证、卫星遥感应用、大气污染防治保障等服务品牌,建立飞机人工增雨和科学实验基地,年人工增水30亿立方米,防雹保护面积800万亩,有力推动生态修复、环境改善。

早预警 早行动 河北省构建严密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_fororder_QQ图片20220322152615

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树军发言

  围绕河北省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并发的态势,河北省气象局以建设气象强省为目标,以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为着力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利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早预警、早行动,确保气象灾害“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

  着眼“监测精密”,河北省气象局启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示范及地面降水观测站建设项目,在灾害易发区、重点保障服务区和边远山区等观测薄弱区增补建设14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3000余套地面降水监测站,加快实现村村有雨量监测站,力争3年内弥补山区强降水监测盲区,切实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

  着眼“预报精准”,河北省气象局调整全省气象预报预警布局,建立从延伸期、中期、短期、短时临近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递进式预报服务模式,力争2022年底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气温预报达到81%,降水、气温预报精细到1公里、1小时。落实“早、准、快、广、实”要求,推进预警信号手机短信精准靶向发布工作,实现面向特定地区、行业和人群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精准推送,县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完善以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和应急处置机制。

  着眼“服务精细”,河北省气象局充分应用冬奥“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产品,强化交通、能源、海洋、物流、旅游、乡村振兴、冰雪经济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打造全天候智慧精细服务、全产业链条气象服务。建立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业务,推进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气象科技与科普融合,提升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公众服务频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气象服务公众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化燕山南麓、冀西北和冀东云降水立体观测能力建设,年人工增水量不少于30亿立方米。

  此外,河北省还将在雄安新区打造全国智慧气象示范区、绿色生态气象保障先行区、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引领区,将智慧气象全面融入新区智能城市建设,努力打造雄安新区智慧气象全国样板,助推河北全省智慧气象工作不断进步。

  近年来,河北省气象局不断推动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各类观测设备达4121台套;0-72小时格点预报分辨率达逐1小时、1公里,预警短信发布速率达到400条/秒,全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河北省气象局将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文/图 李雨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