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    舆情智库
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城市风貌逐步提升
2022-04-15 10:16:51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王阔责编: 冯薇薇

  原标题: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城市风貌逐步提升 雄安新区:加快实现显雏形出形象

雄安新区:加快实现显雏形出形象_fororder_4

2022年3月20日拍摄的雄安站。 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摄

  眼下,在举世瞩目的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经过五年不舍昼夜、风雨无阻,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风貌逐步提升,显雏形出形象步伐蹄疾步稳,数字智能城市拔节生长,一幅壮美画卷徐徐铺展,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

  3月31日,继第一季度总投资601亿元、4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后,雄安新区在启动区又举行了2022年第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53个,总投资880亿元,涵盖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将为加快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和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提供有力支撑。自新区设立以来,共启动实施重点项目177个,累计完成投资3620亿元,建设工人高峰时期突破20万。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两次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五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履行主体责任,办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齐心协力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

  雄安新区各项建设发展迅速启动,新时代“未来之城”从规划蓝图正变为现实样板。

  去年年初,雄安新区立足把握新发展阶段和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锚定“显雏形、出形象”目标任务,提出了“五新”目标,即“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持续加力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重大项目和重点片区建设按下“快进键”,加快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

  ——雄安高铁站建成投用,“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道路网络全面建成,铁路、高速公路区域交通枢纽初步形成,五个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成型。

  ——容东片区939栋安置房和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工,雄东片区206栋、容西片区615栋安置房完成主体封顶。

  ——各重点片区和一批市政基础、公共服务、公园绿化、商业办公等设施项目正加快推进。雄安新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场面已经形成,日新月异的形象正在展现,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以“一张白纸”为起点的雄安,如今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风貌逐步提升,启动区、容东片区、容西片区、雄东片区等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正在全力加快实现显雏形出形象。

  始终坚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初心,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疏解项目落地,推动了雄安新区“显雏形、出形象”。

  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

  一批重大疏解项目有序落地:中国星网等首批3家央企落户,已完成选址并启动建设程序;中国电信雄安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在新区启动区开工;首批启动向雄安新区疏解的在京部属高校、医院已基本确定项目选址,各项疏解工作正在稳妥有序推进……截至3月底,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100多家。五年来,在新区本级注册的北京投资来源企业达3600多家,占总量的八成多。

  为有序承接疏解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打好基础,雄安新区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一流软硬件设施和优质公共服务,积极制定承接疏解配套政策,制定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层面及省政府已出台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疏解政策,细化完善“一揽子”承接疏解配套支持政策,以全过程高质量“保姆式”服务,全面优化疏解承接环境,增强新区对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吸引力。

  目前,雄安新区正在搭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四梁八柱,启动区科学园、互联网产业园、大学园、创新坊、总部区、金融岛以及昝岗组团、雄安站枢纽片区等功能片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将打造成为特色鲜明、有示范效应的集中承接平台。

  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文明之城,全面提升新区环境质量和水平。

  4月的白洋淀碧波万顷,一幅烟波浩渺的美景。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强调。牢记嘱托,白洋淀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2021年,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为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水面面积扩大至277平方公里。五年来,坚持“先植绿,后建城”发展理念,雄安新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已植绿45.4万亩。

  2022年,雄安新区将继续深化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强淀中村、淀边村环境整治和旅游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快“无废城市”试点,抓好“千年秀林”建设,积极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格局。

  白洋淀水天一色、“千年秀林”郁郁葱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了雄安新区显雏形、出形象,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正向我们走来。(河北日报记者 张润芳 郭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