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    舆情智库
2022年河北将开展30场次京津冀产业链对接活动
2022-05-23 09:11:39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王阔责编: 冯薇薇

  原标题:今年河北将开展30场次京津冀产业链对接活动

  近日,河北省工信厅印发《2022年度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对接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业固废和尾矿综合利用、应急产业、食品服装等京津冀协同协作重点产业链条,有序开展30场次重点制造业产业链对接活动,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完善产业链布局。

  《方案》提出,强化统筹布局,瞄准京津“高精尖”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依托重点承接平台,深入开展制造业产业链精准对接活动;强化“项目为王”,突出会前推介、会前招商、会前对接,稳妥有序推进一批立长远、标志性的重点制造业项目落地见效;强化产业协作,紧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总体要求,高标准建设重点承接平台,引导承接产业转移逐步向区域产业链协同协作发展,与京津共同谋划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分工明确、协同紧密、动力强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这30场次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对接活动分别是:

  综合类对接活动2场。组织举办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第四届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

  数字经济领域对接活动1场。组织举办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及系列活动。

  工业设计领域对接活动1场。组织举办第五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

  工业互联网领域对接活动1场。组织举办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企业深度行。

  电子信息领域对接活动2场。组织举办京石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京冀粤深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会。

  生物医药、医疗辅具领域对接活动3场。组织举办京石生物医药专题对接活动、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大会、京津沧生物医药精准对接活动。

  装备制造领域对接活动2场。组织举办京承高端制造专题对接活动、京津冀汽车产业链系列对接活动。

  大数据领域对接活动3场。组织举办京承数智大会、第七届“中国数坝”峰会、第三届中国大数据创新创业大会暨张家口怀来官厅湖“数聚会”。

  工业固废和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领域3场。组织举办京承尾矿砂石骨料对接活动、“魅力新河-绿色赋能”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对接活动、“红色涉县-绿色发展”京津冀工业固废产业对接活动。

  应急产业领域2场。组织举办2022中国·唐山国际应急产业大会、应急产业链对接专题活动。

  食品服装轻工领域8场。组织京廊食品产业链对接活动、京廊服装设计对接活动、京保食品产业链对接活动、中国·南和(国际)宠物产业博览会、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中国·北方(平乡)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辛集国际皮革皮草时装周、中国(辛集)国际皮革博览会。

  承接平台特色产业对接活动2场。组织举办曹妃甸特色产业链专题对接活动和北三县都市服务制造业专题对接活动。

  《方案》提出强化统筹指导、加强前期谋划等6点要求。

  强化统筹指导。各地要落实对接主体责任,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对接机制,梳理主导产业链条,落实活动专项资金,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定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有序对接京津专业机构、企业园区,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开展各类重点产业对接活动,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盲目无序承接。

  加强前期谋划。各地要瞄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围绕河北省重点产业链的改造提升,着眼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精准谋划一批合作项目。

  创新对接形式。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创新对接形式方法,坚持线下现场对接与视频连线、实景互动相结合,大力开展“云对接”“云展示”“云招商”“云签约”。

  推进项目服务。按照属地负责原则,所在地跟踪推进对接活动签约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达成意向项目的落地落实。

  抓好新闻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聚焦产业链对接活动主动发声,加强对政策项目的宣传解读,讲好产业协同发展的河北故事。

  确保安全节俭。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会前准备、活动现场管控、应急处置演练等,确保不发生与活动相关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严格住宿、用车、餐饮、会场布置等标准,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河北日报 记者米彦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