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家风撑起好社风 寻访全国文明家庭故事
央视网消息: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月12日举行,来自河南许昌、北京门头沟、安徽歙县的三户家庭,分别获得了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他们中,既有敬老孝亲的,也有关注生态环境改善的,下面我们就去这三个家庭看一看,一起分享一下他们创建文明家庭的经验和办法。
刘英:悉心照顾八位“父母”的好儿媳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世界上最难相处的关系,但是在河南许昌,市民刘英却要处理和三对公公婆婆的关系,30年来,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不仅没有手忙脚乱、怨言不断,反而是孝心凝聚、和睦相处。
嫁给丈夫李云志30年来,刘英夫妇照顾了八位老人的生活。这源于丈夫复杂的家庭关系,刘英的丈夫李云志从小被抱养,亲生父母离婚后又各自成家。因为心存顾虑,俩人1984年结婚时,李云志并没有把身世告诉刘英,结婚两年后,刘英才逐渐了解,让李云志想不到的是,刘英竟然主动提出要跟李云志的亲生父母认亲,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30多年来,刘英尽心孝敬、嘘寒问暖,想方设法逗老人们开心。
王静:种树三十年 荒山变绿洲
王静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家住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一家人在荒山上种树,一种就是30年。
1984年,王静的公公李德普响应国家“防尘固沙,还北京一片蓝天”的号召,承包了1300多亩荒山。32年过去了,侧柏、油松、杨树、柳树等等,10多个品种、30多万棵树苗陆续在山岭间扎了根。
由于贡献突出,李德普老人多次受到门头沟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嘉奖。荣誉的背后是少为人知的艰难。王静结婚的时候,公婆身体还不错,一心扑在种树上。在山上经常一住就是半年。山上没水没电,只有靠人力去山下挑水,晚上也只能用煤油灯,和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一个收音机。王静和丈夫每周往山上送一趟食物和修剪树木的工具。
现在公婆已经年迈,上山护林的任务就落在了王静这一辈身上。每周一次,王静和丈夫雷打不动地上山巡视、修剪树木。树木越长越壮,家里参与植绿护绿的成员也越来越多。
饶上珍: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安徽歙县斗山街一幢百年老宅里,住着一位103岁的老太太饶上珍,全家四代人围在老太太身边,其乐融融。陪伴饶上珍在老宅生活的,是77岁的长子汪宏坦一家。老母亲牙齿不好,送到老人手里的橘子瓣,汪宏坦总会细细地将经络撕掉。为了让老母亲能在家里安全自如地活动,汪宏坦还在母亲平常会经过的地方的墙上、门板上安上拉手和拉绳。
平常,汪宏坦祖孙三代八口人都会陪饶上珍老人吃中饭和晚饭。逢年过节,饶上珍的小儿子和女儿也会带着一家老小来看望她,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照全家福。从黑白到彩色,一张张照片见证了这个家庭的和睦团结,记录了这位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