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朋友圈,不知哪位英雄认识小米雷军的,敬请帮助引荐。”安徽马鞍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季翔,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手写图片。这条“求引荐”的朋友圈,不仅促成了当地与小米公司开始洽谈合作事宜,还让这位官员在网络上赢得了不少网友点赞。值得一提的,还有季翔发朋友圈的频率——有时一天他在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就有数十条。(3月25日《南方都市报》)
“从今天的媒体环境来说,官员已经逐渐从‘小黑屋’走进互联网时代‘玻璃房’了。过去官员守在‘小黑屋’里,相对来说比较神秘,如今有了社交媒体,形成了一个‘人人可能被监督、人人可以去监督’的舆论环境。在越来越透明的环境当中,每个官员都不能置身事外,他在公共场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如同在‘玻璃房’中。一旦官员言行失当,就容易被舆论敲打。”这段话,来自去年本报记者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进行的专访。
诚然,对于身处互联网时代“玻璃房”的众多官员而言,如何得体地发声、如何应对互联网高速发展对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不仅体现官员“触网”的能力,更能从深层次反映一时一地的官场生态。
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躲避?是只发名不副实的“心灵鸡汤”,做资深“潜水员”只看不发、不转不评,还是高效利用朋友圈的资源,甚至借助于“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更好地延伸和拓展自身的工作半径?现如今,完全不“触网”的地方官员很少,可是,真正了解如何用好互联网提升自身的政务能力,了解如何借助互联互通的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的官员数量,仍与公众期待有差距。
随着媒体融合进一步推进,新闻业态进一步转化,社交网络平台已成很多人获取新知识、新观点的重要途径,民众周遭发生了什么、民众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哪些期待和诉求,都能从小小的手机页面上一窥究竟。许多官员对此心知肚明,不少官员本身就是资深的“手机控”。然而,从官场生态的角度考察,真正愿意在微信朋友圈里“吐露心声”的官员并不多见。原因何在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