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惠民导向 突出人民主体
廊坊把创建文明城作为民心工程推进
4月20日清晨,阳光照进郁郁葱葱的廊坊市文化公园。清澈的人工湖旁,晨练的市民三五成群,有的跳舞,有的打太极,有的练书法……“我家就住在公园对面,不用专程去旅游,出门就是风景!”正在散步的市民董贺忠告诉笔者。
在廊坊,市民休闲娱乐可以到就近的公共文化场所,到窗口单位办业务越来越高效,若需帮助到处可遇贴心志愿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近年来,廊坊市秉承“民心打造文明城”的理念,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坚持“尊重人民意愿,突出人民主体,成果人民共享”,大力整合各类资源参与创建工作,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惠民导向,用实绩推进民心工程
位于广阳区和平路南端的金星道社区,建设年代久远,以前楼房老旧破损,路面坑坑洼洼,雨天积水成潭。自社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以来,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拓路、粉墙、绿化、亮化,拆除私搭乱建,新建文化小广场、成立专业保洁队……小区实现了美丽蜕变。
“我们始终把‘为民创建’作为根本宗旨,以‘群众需求’为标尺,用‘人民满意’来衡量,持续提高城市建管水平,进一步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文明城市。”廊坊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冯韶慧介绍,廊坊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进发展、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紧紧抓在手上,把创建的着力点放在窗口单位、城乡社区和千家万户,大力推进城市主次干道及相关设施改造与完善,有效破解老旧居民小区基础设施落后及物业管理困难等问题,大力整治环境卫生,畅通城市交通,改造提升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校园周边等重点场所的环境秩序。
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廊坊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抓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百姓项目”——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保持全省最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全省第2和第1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08个,在全省率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廊坊注重把公共财政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新建改建扩建主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16所、农村幼儿园107所,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04所,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75%;繁荣文化事业,廊坊被授予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本做到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不出社区,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
突出人民主体,聚民力共建大美廊坊
“小朋友们排好队,等绿灯亮了,跟我一起过马路!”在廊坊市第五小学门前,每到上学、放学时段,“城市管家”李振芹会准时出现在长青路与光明西道交口处,协助交警疏导交通。“除了护送学生过马路,我还主动监督、劝导街头不文明行为。”李振芹自豪地说。
为让广大市民更有主人翁意识,廊坊向全社会发出“城市管家”招募令,号召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人,共同维护城市环境。500余位来自全市一线的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社区城管工作者、城管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等,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到城市管理中。
“廊坊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用道德的力量引领社会新风尚,使人民群众成为创建主体。”廊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曦介绍,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廊坊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浓厚氛围。
20日上午,走进康乐社区居民王世达家,对门的黄学友大爷正帮他更换水龙头。今年78岁的黄学友是康乐社区“好邻居公社”中的一名志愿者,邻居有困难时,他总是热心帮忙。去年,康乐社区探索建立“好邻居公社”,结合群众所需,组织志愿者开展“六送”暖心活动(送温暖、送健康、送法律、送教育、送文化、送服务),形成了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社区新风尚。
培树先进典型,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近年来,廊坊广泛开展“善行河北·大美廊坊”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感动廊坊十大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全市共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8人当选河北省道德模范,10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推出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平民楷模”,营造了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创新活动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今年以来,廊坊组织开展了以“访千楼万家 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星期六文明行动”,市区各企事业单位90多支志愿服务队、2000多名志愿者每周六深入90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最初的公益宣传、卫生整治,到专业服务队进社区开展多项服务,群众反响强烈。
为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廊坊坚持“一把手”抓创建,组建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市主要领导每周调度,并建立督导反馈、考核问责制度,对62类点位进行持续督导。他们还制定出台了20个城市管理规定,推动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确保城市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际关系和谐,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通讯员 张迪 孙亚安 记者 解丽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