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地扶贫搬迁: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2017-07-19 16:18: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袁丽   责编:董健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845c40ef0e01ad9114803

  沽源县高家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梁志刚 摄

  关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①

  阅读提示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搬迁就成为贫困群众的必然选择。“十三五”期间,河北全省需易地扶贫搬迁42万人,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被视为扶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从安置区的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地址选择、工程质量,到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搬迁安置后的产业发展,每一项都为搬迁群众所关心,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这项工作启动后,沽源县在全省第一个呈报项目实施方案,第一个呈报土地调规组卷。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也于去年10月在这里举行。

  今年4月28日,沽源首批搬迁群众开始入住新居。7月中旬,笔者走进沽源,探访那些走进新家园的贫困群众,怎样开启他们的新生活。

  搬迁资金从哪来

  借力政策性贷款和土地增减挂钩,盘活搬迁后土地资源

  沽源县高家地村,60岁的李社在今年4月底搬进了新居。新居包括3间正房、1间南房,以及占地0.36亩的院子,房间内厕所、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

  搬进新家,要有新气象。李社给家里添置了两组柜子,分别用于摆放电视和放置衣物。“我手里的钱也就够买两组柜子。要建这样的房子,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李社的旧房,就在1公里外的新民村。

  原来那三间土房,破旧不堪。房顶漏了,就换几块瓦;围墙裂了,就包层砖,凑凑合合住了几十年。最要命的是,新民村就坐落在单木淖儿(草原上湖泊被称为淖儿)旁,地势低洼,一下暴雨,汹涌的洪水就在村内肆虐,李社每次都担心自家的房屋会不会就此垮塌。易地扶贫搬迁的消息传来之后,李社积极响应。其他村民大多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但他们很快陷入苦恼:建房的钱该从哪来?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的主体,沽源县也在思考钱的问题。沽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我省确定的深度贫困县,有贫困户2.7万户、贫困人口4.3万人。长期以来,该县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宅基地大量闲置,村庄空心化严重。

  据统计,该县有393个村外流户数超过30%,有174个村外流户数超过50%,常住户数低于20户的微小村达到93个,“小、散、空、穷”,是大多数村庄的真实写照。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沽源县统筹城乡发展的“金钥匙”。

  根据该县编制的规划,全县“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人口19214人,其中贫困人口5755人,涉及91个自然村。

  沽源县政协党组成员刘贵明介绍,完成这些搬迁,沽源需要投入11亿元,除了来自上级财政的补贴,沽源还需要贷款8.7亿元才能完成任务。这个数字对于每年财政收入只有3亿元的沽源县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

  刘贵明出任沽源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他介绍,沽源的破解之道,就是坚持县里算大账、乡镇算细账。

  县里算大账,即瞄准91个自然村搬迁后腾出的土地,扣除新建安置区用掉的2390亩之后,还有5500亩土地可以用于复垦,沽源县谋划,要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置换并出让这些建设用地指标。

  在刘贵明看来,复垦的土地可以增加农民收益,土地指标出让的收入,可以用来还贷。该项贷款5年之后开始还款的政策优惠,还能让当地在资金支配上取得主动权。

  乡镇算细账,即县里放权给各乡镇,安置区的规划设计、村民的补助标准等都由乡镇自行掌握。在当地干部看来,这样的政策安排,能够因地制宜、灵活运作,切合乡村实际。

  政策惠及李社,让他住进新房的愿望不再受阻于缺钱:房屋拆迁补偿5.15万元,牛棚拆迁补偿0.3万元,人口搬迁补贴2.4万元,拆迁奖励1.5万元,院落占地补偿每平方米56元……各级政府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支持,让李社不仅住进了新房,手里还剩了1万多元。

  除了用好各种政策之外,沽源还探索引进江润富安、恒益集团等企业,共同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政府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资金不足部分企业兜底。

  统计显示,截至7月14日,该县又有35个村庄3247户村民提出搬迁要求,涉及人口7844人,其中贫困人口3491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845c40ef0e01ad9114904

  沽源县高家地村新建设的蔬菜大棚中,贫困群众正在劳作。记者 董立龙 摄

  安置区往哪建

  引导群众向城镇或者中心村集中,同步加快城镇化进程

  国道207线和省道半虎线交会之处,沽源县九连城镇正在发生巨变。

  之所以说是巨变,是因为小镇原有人口2600多人,而今年10月起将陆续迁入3000多人口。

  人口倍增,让小镇上开设商业摊点的居民看到了利好。他们纷纷表示,大量迁入人口带来的消费,肯定让自己的生意更好做,小镇也会更加繁荣。

  即将搬迁到小镇的群众也看到了希望。他们认为,住在偏远的村落,上学、就医、购物都不方便,搬到镇上,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大变样。

  目前,小镇内3个安置区内28栋住宅楼正在建设中,其中2016年开工的13栋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28栋楼共有住宅1505套,将有620户、1109名贫困群众入住其中,余下的全部用于同步搬迁的人口。这些人口来自周边的22个村庄,其中最远的大庙洼村,距离镇上12公里。

  九连城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办负责人孟建勋介绍,在安置区的选址上,为了避免把群众由一个贫困村搬到另一个贫困村,沽源县树立了全力引导群众向县城和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

  据了解,沽源县着眼优化城乡布局,采用多村联建的方式,将全县682个自然村规划合并为148个永久保留村,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小城镇和永久保留村集聚。

  目前,该县1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有5个在建制镇,3个在乡政府驻地村,其余10个均在永久保留中心村。

  在沽源县发改局副局长梁贵霞看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向城镇或者中心村集中的规划思路,可以避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浪费,也顺应了当前城镇化发展的方向。

  笔者在坝上高原采访期间,发现草原上的村落,如同随手撒落的棋子,星罗棋布。但车行其间,路过的一个个村庄,人烟稀少。甚至一些很新的房子也用砖头砌死了窗户,院落的大门紧锁,蒿草任性地在院落内外疯长。

  梁贵霞分析,这样的村庄,往往五六十人占着二三百亩土地,土地利用效率极低,基础设施也不完备。如果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也存在着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相反,如果联村共建,将人口集中,投入固定的资金将取得倍增的效果。

  人口数量翻番,给小镇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

  在九连城镇,原来20千伏的变压器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负荷需要了,就此,当地联系供电部门,新上了一座35千伏的变压器。

  坝上的冬季长达五六个月,冬季取暖设施是安置区最大的考验。中广核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已经和沽源县签订协议,计划在九连城镇建设集中供暖设施。按照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发展要求,新上的供暖设施将不再燃煤,而是用电。

  至于居民做饭的燃料,也在同步改进。一家燃气企业看中了这块市场,准备在当地建设天然气站。而今,燃气管道已经铺设进了九连城镇每个安置区内的新居中。

  生产如何发展

  美丽家园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园同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

  今年10月,73岁的贫困群众赵友,就要从现在居住的小井沟村,搬到2公里之外的黄盖淖镇上了。

  搬离原来的3间土房,意味着要远离自己耕种了一辈子的10亩土地。

  搬迁后如果继续回村耕种,对于一个上岁数的人来说,2公里的距离,无疑是一段漫长的道路。可赵友却说:“我不担心搬迁后的生活!”

  原来赵友已经提前将10亩土地进行流转,旱地每亩50元,水浇地每亩300元,光这一项每年就有近2000元的收入。此外,

  20多亩退耕还林地的补贴,也让他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

  最令赵友意想不到的是,黄盖淖镇同步建设的蔬菜种植园内,还有一座大棚属于他,他每年因此拿到的分红将不低于500元。

  黄盖淖镇负责这项工作的杨延斌介绍,沽源县的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过去就产业扶产业、就民居改民居的做法,坚持美丽家园和现代产业园区“两园同建”,旨在让贫困群众搬迁之后,能通过产业园区获得稳定收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

  黄盖淖镇的蔬菜种植园,委托当地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经营的主体,目前已经建成400座大棚,下一步还将再建400个。

  这些大棚,经验收后,可获得扶贫资金的补贴。该镇集中搬迁的479户贫困户,每户将分得一座,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入股合作社,定期分红。

  黄盖淖镇要求,入选园区的合作社先行支付70多万元的风险抵押金,用来保障未来3年贫困户每户每年不低于500元的分红收益。

  该县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的产业园区已有21个,这些园区,主要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

  除此之外,沽源县因地制宜,还将易地扶贫搬迁和打造旅游示范村、建设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园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园区对安置区全覆盖。

  在九连城镇录园村,李铁锟流转来的土地已有3000多亩。作为江润富安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的法人代表,他在这片土地上试种了150亩油用牡丹、500亩芍药。两年的种植成果显示,两种作物耐住了坝上的严寒,李铁锟的试验种植成功了。

  李铁锟介绍,下一步流转土地和种植芍药、油用牡丹的土地都会进一步增加,该公司还将在这里建设深加工基地。

  而不远的高家地村内,一些贫困群众正在新建的大棚内为豆角支架。

  “这些园区,就是要让集中安置的贫困户和随迁户,搬迁到中心村能够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沽源县扶贫办主任郭常青介绍,按照该县的设计,他们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易地搬迁贫困农户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采访札记

  坚持问题导向 才能有的放矢

  忙活了一天,张家口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主任张志刚直到晚上才坐到记者面前接受采访。墙上钟表显示,此时已是当天21时。

  “我们目前正在集中梳理扶贫工作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政策性的问题,并着手探索破解的对策。”张志刚介绍说,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到当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否则就会无的放矢,难言精准了。

  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有一半在张家口市。张家口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将完成脱贫攻坚列入该市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据了解,过去四年,张家口市已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7万人。该市决定,今年年内将确保9.7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并同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脱贫攻坚工作越向深度推进,剩下的就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张志刚的这句话,既是他多年从事扶贫相关工作的经验积累,也是他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总结概括。

  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工作机制的问题,也有对政策理解的偏差,还有基础数据不够精准的问题。在张家口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的初步梳理中,这些问题表现在19个方面。

  以易地扶贫搬迁为例,该市扶贫部门调研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手续繁琐,好不容易办理了手续,一些原定的搬迁村却开始反悔,另外一些村庄则希望提高搬迁补贴费用。而当前重新启动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回头看工作,也需要对待迁人口再度精准确定。

  “这些看似点上的问题,实际上也是面上共性问题的折射。”张志刚说,忽视这些问题,就很难推动整体工作向前推进。

  着眼破解这些问题,张家口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起草的一份《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即将印发。这份文件前后经过15次修改,多次征求县区和部门意见,还先后召开3次座谈会进行探讨,最终确立了十项机制。

  机制之一,就是成立脱贫攻坚协调推进组和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其中的专班,共有11个,涉及扶贫大数据、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医疗卫生扶贫等方面,主要负责专门领域的脱贫攻坚工作。

  其次,建立了考评考核机制、问题督导整改机制以及财政投入奖补机制等,整合组织、纪检、财政等重要部门的力量,强化对脱贫攻坚的管理和保障。

  “构建这些机制,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坚持。因为精准脱贫,意味着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张志刚说。(董立龙 王雪威 梁志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