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绿岭”小核桃,创造财富大产业

2017-07-19 16:53:41  来源:中国网  责编:董健雄

  绿岭核桃拥有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万亩,合作基地20万亩,苗木繁育基地2600余亩,深加工基地200亩。主要产品是薄皮核桃。2016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是全国唯一一家集优质核桃品种研发与繁育、种植与深加工、销售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没有李保国教授,就没有绿岭的今天。”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临城县涌动着开发荒山的热潮。

  与人合伙承包了3000亩荒山的高胜福,请来了当时有名的苹果树管理专家李保国,也打算种植苹果。胶鞋半旧,胡子拉碴,一身行头不像教授的李保国却在检测当地土壤之后,认为这种砂砾较多的土壤种不出好苹果,他建议高胜福栽上核桃树。

  高胜福有些迷茫。一方面,当时核桃不值钱;另一方面,李保国虽是管苹果的名专家,却从没有搞过核桃种植,高胜福还真有点不敢相信李保国的能力。

  其实,李保国早在岗底村时已经开始了对核桃的研究。“保国老师说,‘苹果确实好,但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宜栽种。尤其在太行山前的丘陵地区,土质瘠薄,干旱缺水,更适合栽种核桃。核桃在用水和管理技术方面都要比苹果省水省力,容易推广。尤其是优质薄皮核桃,市场前景非常好。’”高胜福回忆说。

  核桃+科技

  在绿岭公司,除了高大的厂房外,还有一幢建筑特别惹眼,那是河北省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全产业链的研发中心,也是唯一一家设在企业的工程中心。

  “这可是我们公司的宝贝。”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张康告诉记者,该中心是绿岭公司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总占地面积为3300平方米,拥有各种实验和中试设备40台(套),总价值555.7万元。今年,公司又新增投资2000万元,新建中试车间600平方米,接连购置核桃露中试生产线加工设备、超临界萃取设备等一批先进设备,添置其他分析测试仪器18台(件),并完成8个实验室的建设。

  随着中心的成立,绿岭公司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核桃系列产品研发、加工、销售高科技示范园区,一系列产品源源不断走向市场。

  “研发是全产业链的,从种苗到深加工全部涉及。”高胜福说,中心不仅要解决新品种选育、良种苗木快速繁育、省力化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安全防治等问题,还要解决深加工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问题,最终实现核桃栽培由劣质品种向优质丰产品种、由高到矮、由稀到密、由复杂到简单等一系列转变;加工产品由初级到精深、产业链由短到长的转变。

  核桃+产业链

  随着当地薄皮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核桃产量也不断增加,薄皮核桃的销路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农民的薄皮核桃出现了滞销现象。事实上,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这种由盛而衰的情况屡见不鲜。绿岭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呢?

  绿岭公司技术总监陈丽英坦言,面对这种趋势性难题,企业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同时,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对市场最为敏感,所以应该在产业政策方面与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建言献策。

  事实证明,绿岭的策略是有效的。在绿岭等龙头企业的积极倡导下,临城县以产业化经营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大力扶持临城的核桃深加工企业,促使核桃产业链提档升级,成功破解了产业链延伸的难题。尤其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当地把薄皮核桃深加工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制定《核桃深加工财政贴息暂行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核桃深加工项目贷款进行财政贴息……

  核桃+旅游

  “绿岭的产品本就是绿色健康的,开发生态旅游有天然的优势。”高胜福告诉记者,近年来,临城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推进产业对接融合,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统计显示,目前,“绿岭市外桃源”水上乐园、树梢休闲街、南北小镇、桃源宾馆等景点和服务设施均已建设完成,已接待游客5万多人,会议培训、科研论坛、各类洽谈会30多场次,仅门票、餐饮服务及与旅游相关的核桃加工品销售收入就达800多万元。

  “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和多元,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高胜福说,“我们开展了认领一颗核桃树活动,消费者不仅能通过手机全程跟踪核桃的成长过程,全程监督,而且能成为会员享受各种产品及服务的优惠。”

  谈起企业的未来,高胜福信心满满:“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四星级旅游景区进行改造,预计到2020年前后,园区正常年份收入2亿元,利润9370万元,仅核桃产业链上的‘文化旅游’这个环节,就能撑起公司收入四分之一的天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