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美塞罕坝——再访塞罕坝机械林场

2017-12-19 14:43: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冬美塞罕坝

  ——再访塞罕坝机械林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01

塞罕坝白水营林区的树林里,青年先锋队的队员们踏雪入林作业。记者 贾恒 赵海江 田明 摄

  作为记者,我们都曾多次到塞罕坝机械林场采访,但都不是在冬天。

  冬天的塞罕坝,绿色褪去,游人走了,也很少再看到各路记者,但白雪覆盖下的沉静中,希望仍然在蕴育,力量依然在积蓄。冬上塞罕坝,我们探寻着这片林海雪原别样的美,这种美,同样冲击着视觉,同样震撼着心灵。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02.JPG

  冬日塞罕坝银装素裹,车辆穿行在林海雪原之中。记者 贾恒 田明 赵海江 摄

  冬天的塞罕坝是白色的,但绿色的梦想从未缺席

  白色,是冬天塞罕坝的主色调。白的树、白的林、白的路、白的湖,晶莹的雪花在风吹动下,随物具形,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11月27日下午,气温达到零下近20摄氏度,皑皑白雪间,松枝晃动,塞罕坝机械林场下属阴河林场白水营林区的一处山坡上,十多名青年先锋队队员正在给落叶松修枝。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03

  在阴河林场白水营林区,青年先锋队队员们踏雪入林,给落叶松修枝。记者 贾恒 田明 赵海江 摄

  10米多高的落叶松根部长出的多余枝杈会影响到树的生长。年轻人手里都拿着长约80厘米的刀锯,在树的根部把那些多余枝杈锯掉。如果用电锯修枝会留下难看的树斑,所以塞罕坝人修枝从不用电锯,都使用刀锯。这让作业显得很吃力,一阵忙碌后,姑娘小伙子们身上就出汗了。

  为了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精、功夫硬的青年职工队伍,阴河林场把35岁以下在编的19名青年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青年先锋队。队员杨群告诉我们,前些天,他们在山上作业时,突如其来的大雪阻断了回林场的路,大家只能待在营林区里等待救援。一连数天,没水,没电,没手机信号,只能吃咸菜、喝稀粥、住工棚,“真觉得苦了,可想想前辈们,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次采访,我们见到了84岁的林场第一代职工张国军,老人曾讲起他在塞罕坝上过的第一个春节。因为被安排值班,又没法给家里捎信,直到正月初八他才下坝回家。“到了村口,远远看见直勾勾站在那里等了我好几天的老母亲,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如今,张家三代共有14人从事林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当年那么苦都能坚持,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小字辈们怎么就不能干好呢?”张国军挥了挥拳头,“这绿色接力棒一定要传下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04

11月28日,塞罕坝林场望海楼上的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冒着严寒检查山上的标志旗。

  这是密林深处一幢外观无奇的白色小楼,五层16米高,一点也不雄伟,但这里却是塞罕坝林场的一双眼睛。望海楼上,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刚刚完成一次瞭望,高兴地把我们迎进门。窗台上,各种绿植绽放着绿色,粉色的仙客来和红色的倒挂金钟正开得艳。

  望海楼的四周挂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飘舞,在林海中显得格外明艳动人。这些彩旗是党的十九大开幕那天夫妇俩亲手挂上的,当时他们还用平板电脑收看了开幕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别看我们整天守着林子,国家大事一点都漏不下,总书记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那段,我们听得真真儿的……”刘军一说起话就笑。“看见人总是稀罕,没想到这回来的还是老相识,更高兴啦……”

  冬天,望海楼一带的风力大都要在七八级以上,雪后,火险程度虽说减轻了一些,但按照规定,望海楼里至少还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夫妇俩人长年厮守,谁都离不开谁,所以每年冬天都是两个人一同留下来。齐淑艳说:“你们看窗外这片林子,11年前,只有两层楼高,现在已经超过五层楼了。它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可舍不得走!”

  当夜,我们留宿在望海楼里,外面呼啸的风声和刘军每隔15分钟就要上楼顶瞭望的脚步声,让我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50多年来,塞罕坝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这也印证着一种力量,无论到了什么年代,无论用上多少高科技,什么都不能代替人的坚守,不能代替人对树的感情。

  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多万亩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砥砺奋进的绿色事业,是三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这种精神是很多人能够在偏僻角落坚守一生的漫长诠释。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05

  雪落塞罕坝,一片纯洁静谧。

  冬天的塞罕坝精气神十足,绿色的希望蕴育在汗水中

  11月27日早上,大雪封山,阴河林场职工张振江给汽车换上雪地胎,匆匆赶到苗圃基地。云杉苗、樟子松苗、落叶松苗,张振江一畦畦查看个遍才把心放回肚子里。

  “从一粒种子,长成30厘米的树苗,我照顾它们4年了。”这些树苗就像张振江的孩子,“明年开春它们就要上山了,现在可不能有一点闪失。”

  在大黑山阳坡,总场林业科副科长范冬冬爬冰卧雪,观测墒情。尽管已勘察多次,可他仍觉得不踏实,努力把每个细节都铭记于心。他做的这项工作,是在为明年开春新的造林攻坚战做准备。

  目前,塞罕坝的造林攻坚向着最后的1万多亩石质山坡进发,林场立下了“军令状”——到明年全部啃下“硬骨头”。这就是说,到时塞罕坝林场里除了道路和建筑物,所有的地方都会种上树,森林覆盖率将达到86%的饱和值。

  塞罕塔下,第三乡林场坝梁营林区生产科的员工正在做森林调查设计。检尺、打漆、记录、确定边界,为明年这个地块抚育间伐提供科学依据。需要间伐的林木,要打上红色漆,需要保留的,则打上蓝色漆。

  曾经,塞罕坝的林子是按每亩333棵造出来的,如今,随着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落叶松一天天长大,它们相互争夺阳光和水分,要想让这片林子健康生长,就需要抚育间伐。间伐并不是单纯的砍树,它是需要设计的。哪株树留下,哪株树去除,经过抚育过的林子,每一片都像一个精致和谐的花园。

  在王尚海纪念林,总场林业科副科长常伟强正拿着尺子一棵棵测量新引进的新疆云杉生长数据。“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为我们指明了提高森林质量的方向。”常伟强告诉我们,人工纯林树种单一、难以形成稳定的生态链,需要通过间伐、抚育、林冠下更新树种等人工手段实施近自然管护,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

  冬天是积蕴希望的季节,塞罕坝人正在用心为这片绿色接续梦想。

  忙碌了一个夏季,林场林科所所长程顺正在沉下心来加快自己的研究。“多少年来,林业一直是一门经验学科,而未来一定会走智慧林业发展之路。”程顺主持研究的“华北落叶松树干曲线和计算机模拟造材系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这套系统开发成功后,能利用计算机系统模拟出最科学的采伐,实现森林科学利用率最大化。

  在塞罕坝,我们还听到了一则新闻——今年年底,塞罕坝机械林场将完成第一笔碳汇交易,实现200多万元的碳汇交易收入。

  “这几天我们正在和北京的中介机构接洽,并且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按照约定,12月就能实现6到7万吨碳汇的交易,交易价格将不低于每吨40元。这对塞罕坝来说将是历史性的一刻。”在总场林业科科长李永东看来,碳汇交易资金可以用来更好地抚育森林,培育二代林,提高森林质量,形成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新的例证。

  “百万亩林海来之不易,如何把这片森林管护好、经营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考题。”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党委书记、场长刘海莹说,这段时间,林场上下都在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越学越觉得眼前这片林子大有可为,绿色发展大有可为,建设美丽中国大有可为。

  冬美塞罕坝,美在景色,美在心灵,美在梦想,美在希望……(记者 李建成 陈宝云 王晓东 曹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