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食用菌生产基地。孙钎溧 摄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和水资源紧缺现实,近年来,河北省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强化试点示范、机制创新、科技支撑,把节水、节肥、节药作为农业绿色生产发展的重点,大力实施节水、节肥、节药行动,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综合利用,河北省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效益
河北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农业又是用水大户,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河北省农业生产从品种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每一滴水的最大效益。
2014年,国家决定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试点开展以来,河北省大力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季节性休耕和节水灌溉,以政府补贴、规模主体引领、整村整片推进为主要方式,2014年至2017年4年累计发展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每亩减少灌水180立方米,促进用地与养地结合。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21.66亿元,推广小麦节水品种49个,推广节水小麦2700万亩,占2017年小麦种植面积的65%。
河北省还将品种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有机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保护性耕作、播后镇压、推迟春一水、限水栽培、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使小麦浇水次数普遍减少,用水量大幅下降,与传统浇水习惯相比,目前每亩小麦较前几年节约用水50立方米以上。河北省还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重点,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不同形式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58万亩,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了20%,推动了农田灌溉方式由粗放向精准的转变。
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河北省坚持“节、引、蓄、调、管”多措并举,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全省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均开始回升。
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提前实现农业部规定的到2020年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任务
化肥和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粮食稳产高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
从2015年开始,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河北省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以来,河北省坚持机械施肥标准化、配方施肥个性化、统供统施专业化、灌溉施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多元化“五化”并举,转变施肥方式。制定并推广了小麦、玉米、马铃薯机械施肥技术规范,推动机械施肥标准化、精量化。重点推广玉米缓释肥种肥同播、小麦免耕一次性施肥播种镇压和马铃薯一次性覆膜施肥播种以及追肥、化肥深施、分层施肥等机械施肥新技术,减少肥料损失,降低肥料用量。2016年机械化施肥面积达508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4.06%。
各地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完善服务模式,提供精准服务。对规模经营大户实行“入户测土、送肥上门”;对咨询农户实行“坐堂指导、开具配方”;对购肥农民实行“智能配肥、售后跟踪”;对远程农户实行“网络诊断、短信服务”。发挥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网、智能配肥站、液体加肥站“一网两站”作用,提供实时测土、现场智能配肥服务。2016年发布省级指导配方11个、市县区域配方1360个、个性化精准配方15.1万个,配方施肥面积9079万亩,实现了由配方施肥向施配方肥的转变。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施肥服务组织1286个,实行集中供肥、统一施肥、专业化服务,年作业面积超过2600万亩。重点推广了小麦玉米地埋伸缩式喷灌、蔬菜物联网滴渗灌、马铃薯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探索微喷灌、固定式喷灌、卷盘式喷灌机、指针式喷灌机、桁架式淋灌等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目前,河北省已建成蔬菜、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234.7万亩,亩均节肥20%-3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
与此同时,河北省通过实施检疫执法制度化、监测预报精准化、病虫诊断网络化、减量控害全程化、综合防控绿色化、统防统治专业化“六化”并举,推进精准用药。
通过深入推进科学施肥、精准用药,2016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折纯)331.78万吨,比2015年减少3.71万吨,下降1.1%,连续2年使用量实现负增长。2016年全省农药使用量为4.047万吨,同比减少0.091万吨,首次实现使用量负增长。化肥、农药使用量均提前实现农业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规定的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的目标任务。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近日,总投资达2亿元的三河天龙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工程项目进行试生产,预计明年3月份全面投产。据了解,该工程设计年消纳农作物秸秆11万吨、畜禽粪便2万吨,年产沼气1179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528万立方米,是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2015年试点项目。
三河市农业局局长王涛介绍,三河市共有30万亩玉米、10万亩小麦,以前所产生的秸秆除一小部分还田外,大部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为充分利用这些农业废弃物,该市积极出台鼓励措施,对域内小麦、玉米收获期间不焚烧秸秆的农民进行奖补:对破碎还田且不焚烧的农户每亩奖补40元;对采用新型收割机并由本市域内秸秆收储利用企业打捆运走的农户,每亩奖补80元。同时实施了三河天龙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工程,以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并将沼渣沼液制成固态、液态有机肥,探索出一种生态能源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这个项目不但解决了区域内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污染环境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供了新型能源,清洁空气。同时可生产有机肥料,形成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到明年满负荷运转时可处理全市夏秋两季大量的秸秆。”三河市农业局副局长石勇说。
三河市农业废弃物利用是河北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北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水平和效益,加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今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将稳定在96%以上,基本实现全量利用。
此外,河北省还加强了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和畜禽粪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创建了1个国家级、15个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赵红梅 陈祖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