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新区领导一线调度抓推进
银企对接保障要素
服务企业马上办
面向京津推介产品
优存量中材风电产品
优存量企业车间
2017年以来,邯郸冀南新区在邯郸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习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着力做好“提旧、育新”两篇文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
截止目前,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6家,园区企业拥有各项专利310项,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个,市级研发机构10个。2017年,全区GDP超90亿元,增长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居全市第2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居全市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提高到0.123,居全市第7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 8.0%和7.9%。新区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去产能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更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按照省市工作安排,新区要在2017年9月底前关停大唐马头热电分公司7号22万千瓦火电机组,在10月底前完成相关设备拆除工作。大唐马头热电厂是新区大型骨干企业、利税大户,2016年企业纳税2亿余元,约占新区全部财政收入的1/3。
面对工作任务,冀南新区坚定不移讲政治,坚持减法和加法两手抓,既要求企业坚决把落后产能去下来,又支持企业把符合政策的产业做上去。在管委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马电7号机组于2017年8月30日正式解列停运;于9月15日按照设备“6选2”拆除要求,完成了7号机组发电机、输煤栈桥皮带机拆除工作;11月9日通过省发改委专家组验收。冀南新区去产能任务提前全面完成。与此同时,该公司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谋划了2×50MW等级背压发电机组,项目已经集团内部批复,正在开展前期报建手续。
千方百计优存量
持续开展扶工助企活动,通过领导分包、招财引智、技术合作、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引导企业加快转型、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支持企业向创新要效益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宏大化纤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在化纤机械产品升级的基础上,开发生产了LNG系列加气站和各种型号的气化站,实现产品跨行业拓展,仅此一项年可增收4000多万元。
新兴铸管特种管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小口径双金属锅炉用管、汽车排气系统法兰管等新产品和异型材,成功打入汽车行业,实现企业扭亏为盈;金狮棉机围绕市场需求搞创新,成功研制出非棉加工机械,拓宽了市场空间。
帮助企业开展资产重组引进中低温脱硝催化剂生产技术,解决了原中科环保脱硝公司产品不对路的问题,焕发企业新的生命力;促成时越汽车与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技术托管合作,顺利实现产品转型,有效盘活了企业闲置资产。通过新区管委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2017年在马头电厂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5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超全市增速3.1个百分点。
狠抓招商扩增量
突出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两大主导产业,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以增量调结构、促转型、快发展。
一是深化与园区现有央企、名企合作,做大增量。中国燃气集团、中材科技集团等业界领军企业于2015年先后入驻冀南新区,华通燃气装备制造项目和中材风电叶片生产基地两个项目分别于当年开工、当年达产,华通燃气仪表2016年纳税770万元,亩均税收102.6万元;2017年纳税1873万元,2017年亩均税收达259.3万元,创造了园区单位面积纳税的新纪录。2017年,两家企业与新区达成合作协议在新区增资扩能,投资1.3亿元的中材风电叶片二期工程厂房主体正在施工;华通智能燃气仪表项目已经完成土地清表,正在进行围墙建设。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突显。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创新招商模式,依托中电子集团精准开展京津产业对接,有效承接北京产业转移。2017年以来,冀南新区坚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商、央企优化增量方面持续用力,2个央企企业项目实现全面开工及竣工投产。总投资60亿元的中电子科技产业园实现全面
开工建设,目前入驻项目11个,总投资超70亿元,全部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其中,总投资5.7亿元北京恒润宝轨道交通扣件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京华派克新型材料装备生产项目2017年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部分投产。北鹏环保新型材料、大田感光、北方泊头等8个项目计划于2018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届时,中电科技园将进入全面大开发、大建设阶段;总投资11.2亿元的中材风电叶片产业基地一期、二期实现竣工生产,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向北占地140亩,新建年产300低风速兆瓦级风电叶片生产能力生产车间,项目整体已形成年产近1000套低风速兆瓦级风电叶片生产能力,年均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利税近4500万元,成为新区经济发展崛起中坚力量。目前,央企项目及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已成为支撑新区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积极培育新业态
2017年以来,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的同时,冀南新区也在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高新产业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新能源汽车:在邯郸发展汽车是市委市政府多年的夙愿,也是冀南新区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2017年以来,冀南新区聘请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对新区(邯郸)汽车产业园进行了整体的规划设计,项目规划占地5000亩(政府已收储土地2000亩),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区、产业链配套拓展区、电池及零部件生产区和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四个功能分区,先后与广汽集团、一汽凌源集团、南京金龙集团、东方鑫源、永源汽车、万象汽车等战略合作者进行了多次对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电子信息产业: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冀南新区与中电数据公司达成合作,拟在新区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邯郸)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平台(邯郸),围绕区域内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展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应用生态建设等服务;组建邯郸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研究院;建设展示体验中心、科创孵化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资源对接平台、对外交流平台等。目前项目方正在进行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建设成后将成为邯郸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信息大数据项目。
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新区区域布局,规划面积6.45平方公里的冀南新区科创城加快实施,科创中心主体工程加快推进;与天山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冀南新区投资100亿元,建设邯郸天山海世界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项目初步规划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大型室内戏水乐园(天山海世界)、室内儿童主题乐园、星级酒店、特色商街及生态住宅。邯郸职教城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批准的重点项目。该项目选址于冀南新区,规划占地约16000亩。起步区规划建设邯郸科技学院、邯郸商学院、冀南技师学院、邯郸建工学院4所高职院校,这4所高职院校由邯郸市现有10所中职学校整合组建,总占地约2700亩,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8亿元,2018年6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对聚集地方人气,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推动新区以及邯郸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优化服务强保障
在体制机制上,组建新区行政审批局,对涉及项目建设、企业服务
、 便民服务等方面的434项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全部纳入一站式管理,真正实现了“一枚公章管审批”,提高了服务企业效率,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
创新支持企业发展新办法,研究出台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优势产业资金管理办法,解决了入园协议中约定的奖励政策兑现问题,规范了资金拨付程序,累计拨付扶持资金490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新区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冀南新区积极借鉴外省先进经验,通过“企业服务马上办”探索建立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冀南新区成立“冀南新区服务企业马上办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局,成员由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环保、财政审计、行政审批、市场监督管理、国土资源等涉企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主管负责同志组成,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会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统筹推进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设立新区服务企业马上办110,建立“新区服务企业马上办微信群”,加强与企业联系,充分发挥“互联网+服务”机制,通过网上平台、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及时推送宣传惠企政策,受理企业问题诉求,通报解决进度;通过领导分包企业、统一受理、分类办理、责任考核等举措畅通与企业沟通渠道,提高企业反馈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量。
目前“新区服务企业马上办”微信群已有50多家企业加入,对企业提出的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咨询有关部门,及时回复;受理转办中材新建仓库行政规费缴纳、三泰污水管网等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复,就地受理、就地解决,不推诿,不简单上交。
在要素保障上,持续实施园区道路互联互通工程和水、电、气、讯等基础要素提升工程,园区基础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强土地指标争取协调,累计组报批用地指标1200余亩,基本保障了项目的土地供应;加强金融创新,与中国银行邯郸分行、中国邮储银行邯郸分行、工商银行邯郸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开启新征程。冀南新区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发展主业,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治污染、惠民生,在建设美丽邯郸、富强邯郸的时代洪流中展示新作为!(邯郸日报记者 李文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