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018-03-26 09:34:2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河北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课堂更生动 学习更主动

  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等新的教育形式快速崛起,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数字化学习、在线课程出现在许多中小学校课堂上。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校在信息化探索中遭遇困境:教学效果不明显,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花费大量资金买来的设备沦为“花瓶”。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高质量教育”成为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小课堂变身“大世界”,教育均衡更进一步

  课前预习测评、学习情况数据采集、推送视频图片、小组协商讨论……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教育信息化课堂应用推进观摩研讨会上,石家庄一中生物教师高悦龙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学生们立体展示了细胞癌变的过程。

  “通过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布置个性化作业,学生可以实时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之间互动性增强,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高悦龙表示,信息化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显著变化。

  与会专家认为,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有效手段。“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精细刻画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提供大规模教育的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定需求实现差异化的教育供给。”

  在教师们看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更令人欣喜。

  上课前,学生们在网上完成导学任务单、微课、测试题,这一系列过程完成后,学生们也会了解到自学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找出学习重点。

  “孩子会自己利用电脑,通过网络找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以笔记的形式整理出来,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石家庄初二学生家长刘彬发现,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孩子在信息化学习模式中更为得心应手。

  如何让乡村孩子也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教学进行了积极尝试。

  安新县端村学校的学生们与千里之外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师牟艾莉有了亲密互动,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师们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每周都给小学生们上一堂网络直播美术课。“优质教育属于稀缺资源,而现在,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给稀缺资源插上翅膀,让孩子们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共享良好教育。”

  尽管如此,信息化课堂也让部分教育工作者心存疑虑:是否会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

  对此,石家庄一中校长娄延果认为,这一问题不可忽视,应通过技术手段扬长避短。比如,校内网禁止学生登录一些游戏网站,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平板电脑中打开的应用程序,引导学生健康使用信息化技术。“相关科研单位、企业也需要与学校深入沟通,提供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软、硬件服务。”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教学技能待提升

  去年,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装备了一批计算机等现代教育装备,教育云平台等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学校互联网全覆盖。

  “但仅有信息设备,并不意味着就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的一位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就应用来说,目前不少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幻灯片阶段,拿电子白板当黑板用,把幻灯片当板书。讲台上依旧满堂灌,台下学生还是埋头记,学习兴趣没提起来,教学效果没什么改善。

  “现在有的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不比城市学校差,差的、缺的是能用得好这些设备的教师。”这位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

  据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欠缺在一些学校表现为:部分年龄偏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有的教师没有及时学习跟上前进步伐。

  相关专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全面提升对教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包括课件制作、微课录制、信息化软硬件应用等。同时应将信息化教学技能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提升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技能的动力,并培养一批勇于创新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河北省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是不是每堂课都用上信息技术, 才算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娄延果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有多个层面,需要学校理性引入,清晰教育思路。“只有当教育信息化服务于激发学生求知欲、释放学生求知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自己去总结、归纳知识,获得更强自信心和价值感,才算真正用好了教育信息化。”

  “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有了信息化教育并不等于有了智慧学习。”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信息化教育更应聚焦怎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记者 马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