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河北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2018-03-28 10:17:34  来源:河北日报  责编:董健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3月23日,在宁晋县九河现代农业园区,农机手驾驶农机给麦苗喷洒叶面肥。记者 赵永辉 摄

  绿野春风起,农耕正当时。在燕赵田野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邢台红石沟休闲农业园里游客如织,十几种花卉含苞待放;

  饶阳冠志农业科技园区的智慧化监控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温室蔬菜进行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管理;

  ……

  河北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形成的实践源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和燕赵儿女牢记嘱托,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三农”思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促进农业产业振兴

  看似一样的麦田,却有着不一样的收益。

  春分时节,麦苗已返青起身,隆尧县后辛庄村家庭农场主沈会彬细心察看着苗情。今年是沈会彬第三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这500亩优质专用强筋麦,与传统普通麦相比,虽然产量并没有增加,但平均每年能增收6万元。

  沈会彬从2010年开始流转土地,他本想通过规模种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结果由于近几年粮食价格持续下滑,种普通的小麦玉米,辛苦一年下来,扣除承包费用和生产成本,根本挣不到钱。

  正当他准备打退堂鼓时,隆尧县农业局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结构,推广种植市场短缺的优质专用麦,并促成今麦郎等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优质麦。沈会彬积极参与,很快尝到甜头。

  沈会彬说,如今在他周围,许多农民已不再把单纯追求高产放在首位,而是开始种植优质专用麦这样的市场短缺品种。

  农民种植观念在变,河北省各地的粮食生产示范片的名称也在发生变化。原来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如今已变成“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这背后,是河北省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的深刻变革。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超过350亿公斤,达到351亿公斤,蔬菜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棉花、禽蛋、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五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大宗农产品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好成绩的背后,存在着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对于河北来说,市场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往往供给不足,“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

  对此,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了制度性安排。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正定县调研检查时强调,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优质高效农业,扎实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在邢台调研时强调,以科技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质量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力促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方向明确,措施得力,各地积极引导农民调优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农业结构调整蹄疾步稳。

  无效供给减少了。2017年,河北省继续调减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117万亩,累计减少417万亩。

  有效供给增加了。2017年,全省发展市场紧缺的特色杂粮杂豆、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等特色产业近千万亩,建设杂粮杂豆示范县15个,丰富了产品种类,适应了市场需求。

  高效供给拓展了。河北省在太行山山前平原等优势产区,以新型生产主体为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300多万亩,2017年全省小麦优质率达73.1%,高于全国10.1个百分点。 全省新增高端设施蔬菜204.2万亩,累计建成高端设施蔬菜506.2万亩。

  一减一增一拓展,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河北省粮经饲比例由2012年的66.8∶32.5∶0.7,调整为60∶37∶3。

  产业结构调优的同时,河北省各地在农产品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

  下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全省各地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产品监测和质量追溯,构建起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无缝衔接监管机制。目前,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50%,2017年全省“菜篮子”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1%,“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43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着力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河北省通过组建11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6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2675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2017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2%。

  农业品牌创建行动扎实推进。河北省深入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创建行动,到去年底,全省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有68个,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有813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有50个,迁西板栗等9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品牌。

  产业融合速度稳步提升。各地聚集先进要素,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1742个,带动周边农民522.5万人参与农业产业化体系,产业化经营率达67.5%。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超1.3万个,年营业收入超140亿元。

  稳量提质,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已经成为河北省农业生产的新风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暮春时节,走进正定县塔元庄村,宛如进入画中的图景。河堤内,滹沱河水微波荡漾,静静流淌;河岸边,杨柳婆娑,百花争艳。“车在林中走、人在花中游、家在河边住”的新农村风光,让人恍如进了城市公园。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塔元庄村通过盘活集体建设用地,以土地入股,引进资金,联合开发。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节约用地200多亩,创办集体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老百姓过上了富裕生活,2017年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走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和集体富裕、农民增收多赢的路子。

  依山傍水的平山县李家庄,则是借助山水资源,把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创建连在一起,完成了民俗一条街、村史馆、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厂、星级农家院等十几项工程建设,从以前的脏乱差村,变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山庄。

  立足当地实际,因村制宜、因地制宜,以“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为目标,以县域为主体,统筹规划、绿色引领、示范带动、“三区”(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功能区)同建,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这是河北省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总体原则。

  围绕厕所改造、民居改造、节能改造、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影响群众生活的老大难问题,河北省制定了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每年制定发布实施方案,选定一批省级重点片区和重点村,按照垃圾治理、民居改造、安全饮水、污水治理、街道硬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利用、村庄绿化、特色富民产业、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12个专项行动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同时,按照“三区”同建的思路,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计启动建设了1.7万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建成了1800多个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省级美丽乡村,硬化道路1.6亿平方米,改造旱厕300多万座,连茅圈基本得以消除,村庄绿化率显著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街道亮化、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网点实现全覆盖,村民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另外,全省农村深入开展以“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违章建筑”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一拆”行动,并利用清拆的宅基地、废弃地建成了一批小菜园、小游园、小果园,一些长期困扰农村的垃圾乱倒、柴草乱堆、房屋乱建问题得到治理,初步呈现出“街巷畅通、内外整洁,绿树阴阴、庭院深深”的整治效果。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绿色发展,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为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双改善,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河北省加大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持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行动。2017年,河北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9130万亩,7个国家果菜重点县(市、区)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集成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8%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27%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

  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划定2764个禁养区,对全省10480个规模养殖场建立“一场一册一方案一台账”,在12个畜牧大县(市、区)实施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整县(市、区)推进项目。

  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河北省连续3年累计推广节水小麦2200万亩,落实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058万亩。

  持续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启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在11个县(市、区)开展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示范,在12个县(市、区)开展地膜回收利用示范。目前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坚持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统筹推进,河北省乡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大提升。

  今年,河北省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将继续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行动,节水小麦品种及配套技术实施面积新增500万亩,普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将分别降低6万吨和1600吨。

  深化农村改革,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快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拿到了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衡水市冀州区庄子头村村民魏九明感觉吃了“定心丸”,今年可以放心地把土地流转出去了。

  作为河北省首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受益人,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景涛,利用流转的753亩土地经营权成功贷款100万元,发展高标准蔬菜大棚,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变化,源于河北省正在实施的一系列农村改革。

  近年来,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河北省全面推进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林权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农业水价为重点的水利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重点的农垦改革以及供销社综合改革,先后推出20余项重大改革举措,全省农业农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完成;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全面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在991个村开展试点;115个试点县(市、区)开展水权确权登记,建立健全水权交易市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供销社综合改革、农垦改革等持续推进。

  深化农村改革,盘活了农村的沉睡资源。各地通过土地流转、农村股份合作,将农户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利益紧紧连在一起,让农民得到了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和分红股金“三金”收入,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在涞水县吕家铺村,原来村集体山场、农户承包的山场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后,他们把村集体山场、农户承包的山场折合成股份,成立了新林苹果股份合作社,按村户籍人口划分、确定村民股份,年终分红。现已栽植三优富士苹果1100亩、11万棵,去年结果面积750亩,产果37.5万公斤,收入380万元。

  深化农村改革,带动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为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今春,河北省有超过3万家家庭农场、11.6万家农民合作社活跃在田间地头,带动超过全省耕地面积1/4的土地进行着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

  播种希望的季节,燕赵儿女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乡村振兴路子大步向前。(记者 赵红梅 李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