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签约 本报记者 闫漪 摄
6月23日,记者从唐山召开的全面推进曹妃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获悉,唐山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全面推进曹妃甸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聚集区、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生态宜居品质之城,深入落实“一港双城”战略,走港产融合、产城融合、港城融合、城市与自然融合发展之路,把曹妃甸打造成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唐山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也在海洋,最大的突破口和引爆点是曹妃甸。曹妃甸正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性机遇期和历史性窗口期,诸多重大机遇相互叠加。记者从大会上获悉,唐山将抓住机遇,将曹妃甸滨海新城打造成全域覆盖、全面统筹、全方位推进的新发展理念示范之城;以质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循环的现代产业聚集之城;以港布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的港产城融合发展之城;海碧岸绿、湾美滩净、蓝绿交织的生态宜居品质之城;开放包容、改革突破、活力迸发的创新驱动引领之城。
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
港口是唐山发展最核心的战略资源,也是曹妃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唐山将牢牢抓住港口这个最大优势,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将曹妃甸港建设成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以港口带动曹妃甸经济跨越腾飞。坚持“全域一港”,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思路,对全市各港区和沿岸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推进曹妃甸港区与其他港口、内部港区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到2020年,曹妃甸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5亿吨以上,将曹妃甸打造成对接东北亚、辐射大西北、服务京津冀的国际航运中心。
同时,加快提升港口贸易功能,依托港口发展“大贸易”,把曹妃甸打造成以煤炭、铁矿石、LNG为核心,兼具大宗商品全球配置功能的投资、金融、贸易、商业、运输自由的国际大宗商品自由贸易港。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畅通物流开辟“大通道”,鼓励各类物流业态向港口集聚,强化港口码头对物流的运输组织配置功能,构建现代港口物流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港口后服务业,延伸链条做好“大服务”,着力做好“港口+”文章,充分释放综合保税区和口岸功能叠加优势,进一步延伸港口贸易增值环节、拓展服务领域。
打造成全市现代产业聚集高地
唐山将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明确曹妃甸产业发展方向,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真正将曹妃甸打造成全市现代产业聚集高地。
曹妃甸将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重型装备、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形成一批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化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盐化工产业,加速聚集一批海洋化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打造绿色化、集聚化、高端化海洋化工基地。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打造京津冀信息交换枢纽和信息存储中心,以及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装备和机器人创新中心,成为环渤海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按照建设大通道、构筑大枢纽、发展大物流的思路,发展智慧物流、第三方物流和港口后服务业,加快形成万亿级现代物流产业格局。同时,依托海岛等旅游资源,建设国内外一流的滨海旅游胜地。实施“海洋+”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海洋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六产”,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经济集聚区。
打造“中国匠谷”京津冀康养胜地
以全域新城理念,进一步加快规划编制。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滨海城市建设经验,突出滨海特色,融入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时尚化元素,打造富有海滨文化魅力的建筑、让人赏心悦目的线路、舒适整洁的街道、清新怡人的绿色开放空间。同时将突出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紧紧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打造海陆空立体化、便捷式、安全性的智能交通体系。谋划启动遵曹城际铁路和曹妃甸通用机场,加快推进京唐城际、环渤海城际铁路唐山段、唐曹客运专线工程建设。2020年前实现20分钟抵津、1小时入京。建设唐曹快速路,联通唐廊高速,加快实现90分钟到达北京新机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通过滨海新城建设造福曹妃甸百姓。不断拓展与京津在优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方面的合作,引进一批央地协同、整体转移的疏解项目,把曹妃甸打造成“中国匠谷”、京津冀康养胜地。
打造“四最”唐山品牌的示范区
唐山将突出改革开放创新,在激发曹妃甸内生动力上探索新路径。努力干出“新城速度”、调出“新城质量”、创出“新城标准”,让曹妃甸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创新的最前沿。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把曹妃甸打造成“四最”唐山品牌的示范区。大力引进“四新”“四化”项目,大力引进投资数额大、拉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在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实现更好发展。大力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把曹妃甸打造成各路英才汇聚之地,为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提供强大智力支撑。(记者 闫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