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六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蓝精灵”志愿者提供会务服务。通讯员 张斌 摄
“蓝精灵”志愿者为沧州市首届旅发大会提供会务服务。 通讯员 张斌 摄
在狮城沧州,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志愿者行列,参与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在大运河畔,在田间地头,只要有志愿服务活动的地方,都能见到一张张充满着青春朝气的面庞。共青团沧州市委致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打造具有沧州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群体。2018年前5个月,沧州市在“志愿中国”(“志愿汇”APP)的志愿服务信用时数在全省一直居首位。
忙碌在大型赛会上的“蓝精灵”
蓝上衣、白裤子,在沧州大型赛会现场,总能看到穿着清新、笑容灿烂的青年志愿者,大家亲切地称他们“蓝精灵”。
用“蓝精灵”命名沧州大型赛会青年志愿者是众多沧州人的选择。2014年河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期间,共青团沧州市委公开向社会征集赛会青年志愿者的名称,大多数人选择支持了“蓝精灵”这个名称。
“‘蓝精灵’这个名字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志愿者像‘蓝精灵’一样,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帮助,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另外,蓝是大海的颜色,‘精灵’与‘京临’‘津临’谐音,暗示了沧州沿渤海环京津的地理特征。”共青团沧州市委书记霍强告诉记者。
依托沧州市区4所高校打造的“蓝精灵”大型赛会青年志愿者队伍,从志愿者招募到培训各环节,都严格把关,建立了“基础培训、素质拓展、专业培训、实地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经过系列培训,一批“蓝精灵”青年志愿者投入到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截至目前,沧州市共组织“蓝精灵”志愿者5000余人,完成12次大型赛事志愿服务,服务观众、演职人员、运动员及各地客商25万余人次,服务时长45万余小时。
2016年,在河北省委宣传部开展的“美丽河北”评选活动中,“蓝精灵”青年志愿者群体被授予河北省“十大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呵护狮城蓝天绿地的“红马甲”
在组织动员高校大学生打造“蓝精灵”大型赛会青年志愿者群体的同时,共青团沧州市委充分发挥“志愿汇”APP招募功能,逐步扩大青年志愿者动员组织范围,引导全市4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青年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和青年突击队,配备统一标识“红马甲”。
2018年以来,围绕沧州市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共青团沧州市委采取“线上网络发布+线下组织动员”的形式,利用“沧州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和“志愿汇”APP发布活动信息,组织市区各大志愿服务队伍身穿“红马甲”,投身禁售禁放烟花爆竹宣传活动中。
为提高市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支持大运河的生态建设,共青团沧州市委组织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大运河爱心志愿协会等14支志愿服务队,在市区开启“呵护运河生态、志愿扮靓狮城”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2018年春天,共青团沧州市委以“志愿汇”APP为平台发布义务植树志愿服务项目,上万名志愿者报名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青年林”项目植树万余株,新增绿地面积6.2万平方米。
把爱和关怀传播得更远
在配合沧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开展志愿活动的同时,共青团沧州市委积极引导青年志愿者,担负起社会关爱责任,把爱心送到更多不为人注意的角落。
志愿者们定期到养老院和乡村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理发、义诊,和他们一起包饺子。有些志愿者在春节期间来到老人家中,陪老人一起过节。
针对青年人创业难的问题,团市委举办了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发动青年企业家组成“青年创业导师团”,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及“青年大讲堂”等形式,引导城乡青年走好创业路。
从2016年5月开始,共青团沧州市委号召青年志愿者开展“青春守护点对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一个志愿者对接一个留守儿童,称之为“代理家长”。“代理家长”不仅负责帮扶儿童的读书生活费用,还根据孩子的精神需要给予关怀。
近年来,每当元旦、春节来临之际,志愿者们都会开展“圆梦小心愿”活动,深入贫困家庭,收集孩子的愿望,写到“心愿卡”上,然后通过“志愿汇”APP和“沧州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发布出来,由热心的志愿者来认领。
“想穿上一件新衣服过年”“想给爷爷买一双鞋子”……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王光亚告诉记者,看到那些贫穷却懂事的孩子写出来的小小心愿,很受感染,她每年都会参与这样的活动,帮孩子圆一个小小的梦。
2017年,沧州在全市志愿者群体中选拔出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典型145个,其中36名(个)青年(集体)荣获省级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称号。
在团市委组织的各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汇”APP、“沧州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起到重要作用。据统计,2017年至2018年4月,“志愿汇”APP沧州志愿者累计注册人数达112万人,服务时长66万小时。
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沧州社会新时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记者 刘树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