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开展质量提升10个专项行动
力争到2020年全市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自2018年起,沧州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质量提升10个专项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市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基本形成,质量供给水平大幅提高,质量型发展优势凸显,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多元共治质量工作格局更加完善,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提高关键领域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管道装备、包装机械、工艺玻璃等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围绕打造激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及应用等“五个创新引擎”,加快培育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六大增长新动能”,抓好汽车产业园、激光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打造制造业新的主导支撑。
开展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和执法体系。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到2020年,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每个县(市、区)分别建成2个(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新华区、运河区各建成1个)主导产业突出、相对集中、规划建设面积在万亩以上,种养加游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
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扶持企业实施内销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提高国内销售产品质量。依托沧州市现有资源,打造具有沧州市特色的产业集群或产业园区。以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工艺更新与前端设计,提升皮毛加工、纺纱织布、服装加工等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以环保生态为发展方向,提升硝染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制革及裘皮服装产业基地。到2020年,消费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4%以上。
开展工程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建筑业改革步伐,倡导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健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控机制,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到2020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
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服务业企业,开展新型优质服务业集群试点建设,支持明珠商贸城、创基信息产业园等集聚发展。发展冷链物流,培育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示范企业。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服务专业的健康服务体系,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90%以上乡(镇)。
开展对外贸易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挥渤海新区、黄骅、海兴沿海开放优势,做大港口规模,提升港口运输、疏港及贸易功能。加快临港产业集聚,着力扩大高端装备、精品钢铁、精细化工等出口,打造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外贸进出口达到45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4.0%以上。
开展文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围绕“杂技之乡”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吴桥杂技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积极承办大型杂技及文艺演出。积极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推进中捷世博欢乐园、肃宁乐器产业园、青县中古红木文化产业园等2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逐步形成环渤海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和环京津文化产业带三大沧州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
开展生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提高能源利用质量,推进海兴核电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合理发展垃圾发电,鼓励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构建安全、高效、绿色、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推进京杭大运河的清理净化、绿化修复工作。到2020年,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地面积总量达到3000万平方米。
开展城乡建设管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全市城镇总体空间,努力形成“一核多星一轴三带”的市域城镇布局结构。力争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开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公办民办并举,多种形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全面普及、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全市教育水平和质量。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制定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标准,提高行政效能。(记者 王雅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