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全面打响蓝天 碧水 净土三大保卫战

2018-08-22 09:07: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河北省全面打响蓝天 碧水 净土三大保卫战

8月21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解读《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苏畅 摄

  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这是河北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河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

  实施意见明确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河北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意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坚持了问题导向,强化了责任落实,完善了工作机制,突出了治本攻坚。”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建民介绍。

  实施意见明确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点任务: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将强化散煤治理和燃煤锅炉整治、着力推进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彻底整治“散乱污”企业、打好机动车(船)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专项治理、实施国土绿化攻坚行动、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等。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将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开展城镇污水和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强化工业污水限期达标整治、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河流湖库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快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土壤环境重点污染源整治、健全垃圾处理处置体系、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快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等。

  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坚决查处破坏生态行为、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等。

  “与以往相比,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更高。在大气环境上,相较于‘1+18’确定的目标任务,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了空气质量目标体系,在PM2.5指标外,增加了优良天数比例作为约束性目标,提出到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63%以上。PM2.5年均浓度目标再次提高,‘1+18’确定的目标为到2020年全省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57微克/立方米,实施意见调整提高为55微克/立方米。”高建民说。

  在水环境质量上,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48.7%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25.7%以内;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87.5%。与河北省“水五十条”相比,这一目标更高。如在黑臭水体治理上,“水五十条”确定的目标为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河北省确定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均大幅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其中,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28%,高于国家13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9%,高于国家9个百分点;氨氮排放量减少20%,高于国家10个百分点。

  与河北省大气“1+18”和水“五十条”等方案中已有的措施相比,实施意见中的一些治理任务的标准更严。如在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上,河北省通过“1+18”方案的实施,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实现了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河北省将这些行业的治理标准提高到超低排放标准。钢铁行业烟粉尘颗粒物由原来的40毫克/立方米降为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由原来的180毫克/立方米降为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由原来的300毫克/立方米降为50毫克/立方米。

  实施意见对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也进行强化和提标。如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专项治理中,“水五十条”确定的任务是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目前任务已基本完成,在这个基础上,实施意见中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提高到了执行地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围绕白洋淀流域治理,河北省制定了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把大清河流域划分为核心控制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控制区污水排放标准由一级A提高至Ⅲ类水质标准。(记者 段丽茜 实习生 张朋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