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作人员在滦平县兴春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采蘑菇。滦平县通过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及科技开发等一系列有效举措,推进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有力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增收。 记者 尉迟国利 通讯员 霍腾达 摄
今年,滦平县金沟屯镇尝试引进蟹苗,发展稻田养殖螃蟹,让有机种植的稻田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农业种植更绿色高效。 记者 陈宝云 摄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这几天,正是宽城艾峪口村村民马金福家中2000余棵板栗树收获的时候。“今年收入10来万块钱不成问题。”看着漫山的板栗树,老马笑得合不拢嘴。目前,宽城板栗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4300万株,年产量4.3万吨,产值达到7.74亿元,板栗带来的经济收益占全县农业收入的60%以上。
宽城板栗产业是承德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承德坚持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承德特色的新时代农业发展之路。
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承德将全市由北到南划分为坝上高原生态农牧区、浅山河谷高效农牧区、环都市农业区和深山沟谷现代林果产业区四大功能区,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力促农业发展生态化、区域化。同时,坚持规划产业布局,谋划确定了以中国北方最大食用菌基地为引领,以果品、肉类、中药材、蔬菜、马铃薯、奶牛等6个产业带为支撑的“一环六带”全域产业布局,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错位发展。同时实施了百万亩经济林、百万吨食用菌、百万亩中药材、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优质肉羊五大基地建设。2017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146万吨,综合生产能力位居中国北方第一位;经济林达到954万亩,中药材80万亩,蔬菜637万吨,马铃薯198万吨,肉牛、肉羊、生猪、禽类饲养量分别达到174万头、418万只、522万头和1.9亿只,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和供给能力。
搭建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构建绿色农业发展四梁八柱。围绕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园区+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大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起设立总规模60亿元的农业产业基金,先后引进华都、首农、顺鑫等20多家京企落户承德,重点打造了宽城板栗、平泉瀑河园食用菌等省级产业化联合体1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04家;大力做强一批园区,创建国家级现代业园区1个、省级17个、市级42个、县级90个,核心区面积达到125万亩,入园企业达到860家。大力培育一批主体,全力抓好现有1.2万家合作社和1000个家庭农场的规范提升,支持“能人返乡”创办新经济组织。截至去年底,全市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2%,初步形成了以有机生态绿色为主导、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
扩大优质供给,全力打造质量农业发展“金字招牌”。围绕建设京津冀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区和全国首个功能农业扶贫综合示范区,强力推进质量兴农战略,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实施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发展富硒功能农产品,平泉香菇跻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行列。目前全市主导参与制定国家和省行业标准33项,成功纳入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每年为京津供应优质绿色农产品超过500万吨。实施科技支撑工程。依托京承、津承农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与京津68家高校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先后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业院士工作站7家,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培育了滦平中药材、丰宁有机奶、隆化肉牛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产品364个,知名地标产品19种,中国驰名商标11个。
推进深度融合,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档升级。坚持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线,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产业升值。推进纵深融合、拉长产业链。坚持把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列入全市六大绿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打造,深入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倍增计划,扶持壮大兴春和等重点企业70家,推动形成产加研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2017年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产值达到242亿元。推进横向融合、培育新业。坚持高质量农业与美丽乡村、乡土旅游、民俗文化、沟域经济、脱贫攻坚“六位一体”统筹推进,突出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重点培育首旅寒舍、草莓公社等新业态产品68个,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3.1万个。推进跨界融合、织密流通网。重点围绕扩大优质农产品规模,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战略,加快打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和交易平台,目前全市建成中国板栗交易网、中国杏仁交易网等电商平台13个,33种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围场、隆化等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记者 尉迟国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