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标杆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纪事
近日拍摄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记者 贾恒 张昊 摄 制图 展茂光
曾经的3000亩瘠薄地,如今变身为“高大上”的汽车城。变化的背后,是开放、创新的力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沧州引进北京现代落户。这个被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单体项目体量最大、建设时间最短等多个头衔的重大项目,成为沧州乃至河北的产业明星,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标杆。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建成,不仅圆了沧州的高档汽车梦,也为河北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创新提供了更多启示。
开放引项目——三拆三建瞭望台
每天清晨,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刘家兴都会穿越市区,到位于沧州经济开发区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上班。而他上班路上最高兴的事儿就是观察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然后向人炫耀:“看!这辆北京现代新IX35,就是我们造的!”刘家兴说,之前没想过家乡能造这么漂亮的汽车。
其实,没想到沧州能造漂亮整车的不止他一人。沧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韩光普说:“开发区设立之初,基础条件差,产业方向不明确,后来经过努力才引进了几家汽车配件企业,真不敢想引进高档整车生产项目的事!”
转机,出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沧州经济开发区开始跳出“一亩三分地”,把视野重点投向对京津和国外开放。
他们了解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上日程,产业转移优先考虑河北。因北汽集团之前已有项目在黄骅落地,他们多方打听并与北京现代进行接触,让沧州汽车梦有了实现的可能。这时,沧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相关领导全力跟踪北京现代第四工厂项目。
然而,北京现代为了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整车生产基地,要求项目占地不低于3000至4000亩,同时,还需要几十项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为此,沧州市拿出四块项目用地供北京现代选择,可直到签约前一天,在具体选址上北京现代都未定准。他们认为,当时的沧州经济开发区并非首选,但其他三地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
“只要有一线机会,我们就得拼尽全力,要把沧州人对开放的渴盼和对客商的热情展示出来,让人家体会到、感受到!”韩光普经历了客商看地接待全过程。他回忆说,经开区有块4000亩的土地,但不知道客商来不来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做足准备,用铁管和竹板在地边搭起瞭望台,便于客商登高看清地块全貌。
没想到,这座瞭望台三拆三建,前后历时一年多,与北京现代落户的故事一样曲折。
第一次搭建,因为地里种着玉米,怕客商看不到地块全貌,瞭望台搭了2米多高,后来听说项目选址定在别处,只好拆掉。半年多后,项目又重新选址,于是瞭望台连夜搭起来,可项目考察组依然没来这里,瞭望台再次被人们失望地拆了。眼看项目快要签约,因为所选地块在交付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北京现代项目考察组负责人临时决定去看这块地,瞭望台又赶紧搭了起来。
与瞭望台一起搭起来的,还有不断提升的开放意识。“三四千亩土地,边界比较长,为便于客商察看,我们连夜沿边界插上彩旗。又怕彩旗低看不到,就准备了炮仗当‘烽烟’,勾勒地块的四至。”韩光普说。
“沧州市的热情与真诚,中韩双方的同事都感受到了,确实让人感动!”参与了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早期建设的现任韩方副厂长文相敏回忆说。
2014年12月29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最终签约,地址就定在沧州经济开发区。
但兴奋劲还没过去,更大的压力就来了。项目方提出,签约3个月后开工,两年内投产。这意味着当地要在90天内完成拆迁补偿、跑完开工手续,这在河北乃至全国尚无先例。
引项目需要热情,建项目需要实干。经开区成立12个专项对接小组,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只是经开区进入了“北京现代时间”,这个项目也成为沧州市“一号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的12个专门指挥部,由各副市长挂帅“出征”。最终,经开区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土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到土地征迁等21项前期筹备工作,确保了项目2015年4月3日正式开工。
从2015年4月3日开工到2016年10月18日第一辆整车下线,仅用18个月,这期间,北京现代建设者与沧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进行了55次项目推进对接会。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在同类规模工厂中建设速度最快,“沧州速度”由此诞生。
开拓新视野——筹建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落户,拓展了沧州经济开发区人的想象空间,他们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汽车产业是什么样子?又该如何打造国际竞争力?
日前,见到沧州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招商一部部长孙博时,他正拿着一张“2017版中国主流车企布局图”认真查看。“得学习、要拓展视野,不然干不好招商工作!”他说。
经历了1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产业,如今迎来了产业成熟期,呈现出增速放缓、保有量提升、厂商产能过剩三大特征。特别是去年,全国汽车产量2901.54万辆,销量2887.89万辆,市场供大于求,企业、产品间竞争格外激烈。
纵然有整车项目在手,也不能滋生一劳永逸思想。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建设,激活了我们的开放思维,也增强了我们的紧迫感,未来开发区要站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上思考问题,更多考量如何能让沧州汽车产业拥有国际竞争力。”韩光普说。
过去,沧州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时,将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定为“主导产业”。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落户后,汽车和零部件被重新定义为“核心主导产业”。韩光普说,“核心”二字是关键。
前不久,沧州经济开发区重新调整了产业规划,谋划建设沧州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目前,已先期拿出8593亩土地,用来建设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园区。远期规划可达20平方公里,与汽车相关的产业用地,未来将占到开发区总面积的1/2。
用地指标向核心产业倾斜,规划发展也要有国际眼光。“要用最高标准、最先进理念来打造汽车产业基地,加快招商引资,聚合国际国内资源,为开发区聚集更多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项目。”沧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郭万义说,他们参照世界知名汽车园区标准,目前正在谋划打造员工公寓、标准厂房、仓储物流、国际学校等配套设施,未来可以做到企业直接“拎包入驻”,无任何后顾之忧。
以整车制造为核心,又跳出整车制造,沧州经济开发区正在努力跃上微笑曲线的两端。一端在横向上:开发区将围绕北京现代整车项目,引进和培植衍生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把汽车产业由整车向二级、三级配件生产延伸扩展,形成汽车研发、制造、物流、汽车金融、汽车后市场等完整产业链。一端在纵向上:看清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与清华大学共建汽车研发中心,力争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和轻量化、智能制造等方向上求突破。
开放新带动——拉着政府服务向前跑
沧州建投广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尹灏,对去年4月19日沧州市行政审批局的设立印象深刻。
行政审批局将他们公司报送的项目规划许可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在规划局、消防支队、人防办等联合审批部门出具意见后,批复联合审查合格。
“涉及8个部门,只用了7个工作日完成审批,这在以前不可想象!” 尹灏说。
尹灏并不知道,这项改革,其实就跟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落户有关。
“之所以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关键是将以前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了。要追根溯源,第一个在沧州市用这种方式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批的项目,就是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沧州市发改委副调研员刘丽华说,“北京现代的‘沧州速度’,也是沧州主动顺应开放发展新形势而改革‘改’出来的。”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开工准备工作繁多,审批手续繁杂。按照常规情况,从市、省到国家部委,完成所有审批手续大约需要一年时间。而根据各方约定,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期手续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而且要合法合规。
“期间还包括元旦和春节两个假期。对于能否如期拿到全部合法合规手续,北京现代以及韩国方面都心存疑虑,我们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郭万义说。
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和时间赛跑。于是串联审批与并联审批同时运行的工作机制便应运而生。每一项都按程序、流程,成熟一个审批一个,成熟几个审批几个,按节点要求推进,速度快了很多。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落户,带动沧州市审批制度改革提速。
2016年1月1日,沧州市出台了《沧州市项目联合审批管理办法(暂行)》,实行“一窗对外、分散审核、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审批模式,精简重复提交材料171项;2017年,沧州市政府出台《沧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的示范意义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沧州后来实行的重点项目领导分级分包责任制,按照市级领导分包战略支撑项目、县级领导分包省市重点项目的原则,将每个重点项目分包到相关领导,形成了强有力的推进机制;2017年5月印发的《沧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力推进协同发展总体协调、信息收集汇总、项目引进落地机制、资源要素保障等九大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从中都能看到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项目成功经验的“影子”。
开放倒逼下,沧州市政府项目审批改革走向了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协调省市交管部门,建立了第一个韩文驾照考试系统;创新韩国工作人员医疗保险“按月缴费”制度设计;公安部门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附近及韩国人居住较多的西部新城区一些小区设立警务室,方便他们办理居住证等手续和提供紧急服务;沧州市中心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国际部,方便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及配套企业员工就医……
“北京现代落户和沧州市主动服务相得益彰,我们将携手向世界开放。”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厂长韩桂升表示,虽然建成仅两年多,但沧州工厂已成为现代集团旗下评价最高的五星工厂,“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借助沧州的港口优势,向世界出口沧州产的现代汽车。”(记者 庞超 张岚山 张近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