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化类节目如何常办常新

2018-10-08 13:50: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董健雄

  原创文化类节目如何常办常新

  ——来自《中华好诗词》创新研讨会上的思考

  作为全国诗词文化节目的先行者,河北省原创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自2013年10月在河北卫视开播以来,不断创新发展,在荧屏内外掀起一波波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近日在正定举行的《中华好诗词》创新研讨会上,来自河北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该节目的制作模式和创新特点,对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坚守文化内核,让古诗词焕发新活力

  《中华好诗词》开播5年来,共播出8个赛季,是中国电视荧屏上播出时间较长的文化节目之一。河北卫视频道总监冀国锋告诉记者,“节目之所以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靠的便是始终坚持原创,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只是让静态的、呆板的古诗词走上电视荧屏,更是要用画面、声音、动作等演绎出鲜活的场景,让古诗词在走出书本的同时还能持续焕发青春和活力。”

  如今,文化类节目可谓强者辈出,那么,一个“年长”的诗词节目如何保持“年轻态”?冀国锋表示,从2017年第五季开始,节目组营造了“诗词桃花源”的舞美意境,比赛环节不再就诗词说诗词,而是延展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名人典故等。2018年7月开播的大学季第二季,除了在舞美中借用中国传统的梁柱、斗拱等建筑元素,寓意“国之栋梁”外,还在题型上创新设计了“一眼千年”等时尚互动环节,增强了节目的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互动性,让观众眼前一亮。

  “一直以来,《中华好诗词》不断对节目进行细节创新,用时尚、娱乐的手法营造谈话场所,解读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典诗词走下神坛,实现‘曲高和众’,也让文化自信扎根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心里。”河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武鸿儒表示,如今“90后”“00后”成为综艺节目的主力观众群体,《中华好诗词》也在努力吸引他们的参与,以期让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之久远、后继有人。

  “《中华好诗词》没有引进海外模式,也没有盲从选秀老路,而是立足自主创新,对传统文化与电视表现形式更好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肖党荣认为,这档节目开创了诗词节目先河,引领了全民读诗风尚,并逐渐成为一档现象级的文化节目。其主题、基调、风格、底色,决定了它的品位是不俗的,这些都体现出了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

  “作为诗词节目的引领者,《中华好诗词》创新了很多题型,拓展了诗词的外延,丰富了诗词的内涵,注重吸引年轻受众,重视融合传播,不仅唤醒了人们的‘诗心’,也呈现出了中华诗词文化的时代价值,值得我们点赞。”在《中华好诗词》中担任大学士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深有感触地说。

  以创新为“径”,实现文化和娱乐双赢

  开播5年来,《中华好诗词》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当前中国电视文化节目强势回归的代表作”。无疑,该节目借助电视综艺手段实现了古诗词的“曲高和众”,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但是,如何让古诗词与现代生活交融碰撞,获得持续新生,成为栏目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人们常说‘诗达情、诗言志’,所谓‘情’是人文精神,‘志’是家国情怀。”肖党荣建议,在下一步实践中,应聚焦“情志”,对古诗词加深理解,有所取舍,寻求更多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共鸣。同时,节目自身要不断寻找新的路径,从理念、内容和形式手段上注重升级创新,注重加大融合传播力度,不断缩小与其他综艺节目在量级、深度传播上的差距。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让诗词“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中华好诗词》的初心,也代表着节目的未来。著名编剧周振天认为,诗词节目还需要向纵深发展,融入当代中国百姓的情态和生活语境之中,让诗词成为大众的语境常态。“应该再拓展,但不是在诗词的难度上拓展,而是让其再回到民间。因为电视节目是大众传媒,不是诗词研究会,应该让观众看了以后能够记住,所以更需要走向民间,这样节目才能具有更蓬勃的生命力。”

  “应该看到好诗词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知识性和内容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是节目常办常新应该考虑的问题。”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可以对现有的诗词进行分类,比如反映人、故园、乡愁的诗词属于一类,“这样选手之间的互动,你提出一句他也必须在对应的这一类上回答出来,从而增加了趣味性,而趣味性又带来了创新性。”

  业内专家认为,用创新性语态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认同,将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让更多观众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凝聚强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记者 田恬 张晓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