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助力石家庄乡村振兴

2018-10-19 11:27:10  来源:石家庄日报  责编:董健雄

  日子富 环境美 产业兴

  农业综合开发助力石家庄乡村振兴

  从起早贪黑守着机井浇地,到坐在家里用手机就能开阀喷灌。近两年,随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石家庄市10余万农户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月18日,在赵县北王里镇张家庄智能化水肥一体固定式喷灌节水示范田,1400余亩麦田已经冒出嫩芽。示范区内麦田成方连片,路平树直,美观细致,实用实效,令人耳目一新。近两年来,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让石家庄市贫瘠的土地和中低产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随着种地收入的增加和产业带动的显现,农民的住房也从土坯房变成了二层楼。

  据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顾玉平介绍,近两年市农发办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全方位打造惠农工程和民心工程。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2018年间,农发财政资金5亿多元,用于土地治理项目规模为26.51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19.77万亩,生态综合治理6.74万亩,扶持产业化项目38个,受益农户达到10万余户,支持了50多个美丽乡村提档升级。透过农村发生的新变化,看到的是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让农村实现了产业兴旺,让农民过上了富裕生活,让乡村改变了贫困面貌,有力推动了石家庄的乡村振兴。

  提升农业基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10月18日,走进藁城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放眼望去,只见水泥路笔直宽敞,速生杨挺拔翠绿,机井房整齐划一,标准化农田一望无际。作为粮食生产大县,藁城常年种植小麦在50万亩以上。近年来,藁城区农发办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3.7万亩,种植强筋小麦,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在赵县潘村,正在田地里忙碌的合作社负责人杨书昌说,自2016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以来,他一口气流转了1300多亩地。他说,是农业开发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给了他流转土地的勇气,让他看到了土能生金的希望。“我们这儿的高标准农田修了宽阔的作业路,安装了先进的自动喷灌设备,还在麦田边上种植了景观树。如今俺们村的麦田已经成为一景。”

  “以前村里基本看不到小汽车,现在是户户都买了车。”谈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带来的生产生活新变化时,藁城区杜村村民张立强说:“俺们村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些年蔬菜收获了,赶上个下雨天根本就出不了村。菜贩子来收菜,要一边走一边捡砖头垫路。自从俺们村进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后,村子从外到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现代化农业园区还成了乡村旅游景点。”

  随着蔬菜种植产业的兴起,为推动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杜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起了生态采摘园。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这里采摘和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村民的收入也比前几年翻了番。

  石家庄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推动了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催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间接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则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项目试点推动产业经营升级

  如果说,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推动下,杜村蔬菜产业链条开始迈出从种植向经营延伸的第一步的话,那么在行唐县,则已经推动大枣种植走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了解,2017年行唐县在市农发办的积极争取下,财政投资4000万元的创新试点项目已经建成。项目以生态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打造集“林果种植、饲草种植、肉牛养殖、观光采摘”产业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大枣种植效益,还推动了大枣加工和枣园生态旅游的兴起。

  项目区内的大枣由于提高了灌溉和运输效率,平均亩产有所提高,带动农户投资建起加工厂,为省外收购商分级选果、包装,大枣产业从种植延伸到了加工环节,直接带动当地461名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现有矿坑面积1500亩,通过土地平整,改善矿坑的地力条件,进行林木种植,矿坑的森林覆盖率提高90%。林木的大面积种植,可为林下花草的覆盖提供条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水土及养分流失,从根本上对荒地进行修复,使矿山披绿。

  透视石家庄市近两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成功实践看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根本在于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和农村基础,才能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最终才能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本报记者 岳金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