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影像长廊中,24小时延时拍摄的塞罕坝秋景让观众赞叹不已。记者 赵海江 摄
伴随悠扬轻快的音乐,湛蓝的天空下,暖阳扫过蔚蓝的湖面,穿过层林尽染的树林;夜幕降临,星光璀璨,随即流星雨般的漫天星线划过苍穹,美轮美奂,让人应接不暇;斗转星移,大地再一次被初升的太阳拥抱……
11月20日,国家博物馆里人头攒动。人们经过“大美中国”影像长廊时,两侧超大曲面屏幕正在播放塞罕坝的美丽秋色,现场“太赞了”“好美”等惊叹声此起彼伏,参观者纷纷驻足欣赏,拿出手机录制这“惊艳30秒”。
“刚才播放的是24小时延时拍摄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秋景。”现场讲解员指着屏幕说,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同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膺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我今年夏天还去过!”来自雄安新区的中学生张文贤说,没想到秋日的塞罕坝更加怡人,令人心驰神往。跟张文贤一样意犹未尽的人们紧盯大屏幕,等待再次捕捉塞罕坝的动人秋色。
“作为河北人我很骄傲,明年一定要去塞罕坝实地看一看。”欣赏了几遍手机录制的塞罕坝秋色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大二学子小孟难掩激动:“很难想象,在5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沙地。毕业后,我也要像塞罕坝人一样,回到家乡扎根一线教书育人,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历史巨变”展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单元,一组塞罕坝林场今昔对比照片尤为显眼:主片是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林海苍翠连绵,松树咬定青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右上角的那张黑白照片,一片凄凉而无生机的茫茫荒原。
在北京市退休职工刘阿姨眼中,塞罕坝不仅仅是绿水青山的万顷林海,更是为北京阻沙源、保水源的生态屏障。“过去每到春季,出门必蒙面纱,漫天黄沙让人睁不开眼睛,打在脸上生疼。”她告诉记者,如今北京沙尘暴几乎绝迹,塞罕坝人功不可没。
56年间,三代塞罕坝人在荒漠沙地上植树120多万亩,造就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如今接近86%的饱和值,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筑起一道绿色长城,每年为滦河、辽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被誉为“华北的绿宝石”。
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塞罕坝美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展出,让塞罕坝人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党委书记、场长刘海莹介绍说:“目前,塞罕坝攻坚造林任务基本完成。但林场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护林、防火、修剪、有害生物防治……我们不敢有半点松懈,未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森林管护、经营、提升森林质量等方面,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大提升。”(记者 米彦泽 张淑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