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新作为致敬40年】1984:汹涌澎湃“下海”潮

2018-11-22 15:08:49  来源:河北电视台  责编:董健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1984年初,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途经深圳20层的国商大厦,看到很多警车、警察和聚集的人群,一打听才知道邓小平来了。他后来回忆说,“我好像感到干大事情的时候到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石

  这位33岁的年轻人,名字叫做王石。

  不久后,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波“下海经商”潮出现,千千万万不甘心“捧铁饭碗、拿死工资”的年轻人一头扎进了商海,“我们下海吧”已经成为流传在年轻人之间最具蛊惑性的试探。一直觉得自己碌碌无为的王石,也辞掉广东省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用倒卖玉米赚的第一桶金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就是后来的万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柳传志带领10个科研人员开始在这间门卫室创业

  这一年,柳传志也走出中科院创办公司,为了赚钱养活公司里的十几口人,他摆过摊,卖电子表和旱冰鞋,还批发过运动裤衩和电冰箱。那个时候他绝对不会想到,这家小公司多年后将成为IT业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联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TCL的前身:TTK厂景

  也是这一年,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李东生,在惠州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开辟了自己的工厂,与香港人合作生产录音磁带,成就了日后赫赫有名的TCL。

  1984年前后,万科、联想、海尔、上海大众、健力宝……这些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相继诞生!一批批科技人员的“下海”也让北京的中关村充满躁动,有人甚至将1984年称为中国的“公司元年”,“下海”这个词也迅速在中国大地上滚烫地流行。

  不能不知的梗: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梗1: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体制内的国家公职人员开始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不过,“下海”意味着打破"铁饭碗",这种颇有风险的做法还是让很多人犹豫不决。1983年,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以“保留铁饭碗”的优惠条件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下海”经商,顿时打破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死水一潭”的局面!再加上“邓小平南巡”及经济特区的示范效应,一大批嗅觉灵敏的先知先觉者纷纷踏上创业之路,掀起了以1984年为发端的第一波“下海”浪潮。他们寻找的不只是钱,还有生命的意义,所以只要体制透出一个小小的口,活力就会像水一样喷涌而出。这些早期“下海”的弄潮儿们,在为中国经济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更能发挥自己潜质、更能提升自我价值的道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全民皆商,小巷里的理发摊。

  梗2:1984年最受欢迎的职业前三名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排在最后的三个选项是科学家、医生、教师,这让诸多身怀绝技的知识分子胸有不平;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对科技人才需求急剧上升,长三角一带甚至出现了借休息日到乡镇企业打工的“星期六工程师”,“当教授还是做老板”成了八十年代高级知识分子面临的最大抉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激发了人们跳出体制、投身市场经济之海的热情。在这种热情的带动下,1984年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和企业家诞生最为集中的一年。

  网友热议: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网友:铁饭碗不是我的菜,想下海捞鱼,元方,你怎么看?

  网友:我爹下海二十年,天上飞时差点掉下来,地上跑时高速公路爆过胎,火车最安全,被人偷过钱包,虽然有人讲这个社会是拼爹的社会,但不可否认,那些作为“爹”的人,确实是一步一步拼出来的。

  网友:十足路人甲的马云辞职下海,小目标是:做一家全球电子商务公司,这个段位很高的家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

  网友:最近工作不好干,一跺脚下海经商去了,下次见面记得叫我李总。

  网友:刘国梁下海,第一票就干了500亿!这个不懂球的胖子,海水很深呀!加个微信呗?

  网友:年轻就是最大的财富!所以我有500万……像素!

  网友:小崔,崔永元也下海了,成立“山楂树(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小崔美哒哒表示“从小爱吃糖葫芦,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卖糖葫芦”,吃瓜群众表示,吃你山楂放心,肯定不是转基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