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加大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018-12-25 10:54:22  来源:河北日报  责编:董健雄

  加强业务培训突出实战练兵、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扎实开展环境信访工作、积极谋划开展各类执法专项行动……今年,秦皇岛市各级环保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截至11月底,秦皇岛各级环境执法机构共计办理各类环境违法案件280起。其中,实施行政处罚259起,拟处罚3326.72万元,已收缴到位1544.91万元;涉及按日计罚1件、查封扣押18件、限产停产3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2件、涉嫌违法犯罪2件。

  从涉及的法律法规案件数量来看,秦皇岛市环境违法案件中数量最多的是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案件,共141件,处罚金额1023.12万元;其次为违反《水污染防治法》案件50件,处罚金额共531.75万元;涉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案件89件,处罚金额1771.85万元。

  在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案件中,无苫盖、不密闭、未收集喷淋等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情形91起,占涉气案件总量的64.53%,处罚金额504.33万元,占涉气案件处罚的49.29%。涉及VOCs的案件为10件,处罚53.45万元。超标排污案件共7件,处罚152万元。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案件2件,处罚30万元。

  秦皇岛市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案件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同,超标排污及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情节较为恶劣的案件数量分别同比减少了61.11%和50%。

  在今年的环境执法工作中,秦皇岛市环保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拓执法人员的眼界,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增强执法人员实战能力,提升执法水平。联合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组织了6期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培训班,累计参加人数达599人,实现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培训一遍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涵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污染治理技术、现场检查要点等内容。培训中开设现场教学环节,由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从到执法现场检查开始,查阅资料,检查污染防治设施和物料存放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全过程示范,大大提高了培训实效性。

  同时,秦皇岛市环保局积极组织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水源地环境保护督查、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和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秦皇岛市县两级执法机构负责人及科室负责人等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执法人员都参与其中,开展市县两级全员练兵,实现了县区全覆盖。

  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中,秦皇岛市环保局于2016年开始实施污染源日常监管随机抽查,将污染源分为一般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和特殊排污单位,每季度按照不同的抽查频次开展检查。经过2016年的初步实践和2017年的探索积累,“双随机”工作相关制度和技术支持也日臻完善。

  今年1月至11月,秦皇岛全市共抽查各类排污单位1194家次,包括890家一般排污单位、177家重点排污单位及127家特殊排污单位。

  在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取证工作中,秦皇岛市环保局不断丰富执法手段,规范执法程序。各现场执法科室配备执法记录仪,第一时间锁定违法证据。同时利用省生态环境厅建立的污染源远程执法抽查系统对在线监测超标企业进行精准抽查,由执法人员和监测人员共同取样监测。实现了随机抽查人员现场实时录入、上传检查信息,确保随机检查真实性、时效性、共享性。使“双随机”工作向信息化、科技化迈进。在每一季度结束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在环境信访工作中,秦皇岛市环保局对所有环境信访举报案件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转相关县区分局办理,重要件和领导批示件由市级环境执法支队直接查办,未发生迟报、漏报现象,案件处理率达100%。

  截至11月底,秦皇岛市各级环保部门共计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举报案件1572件,同比增长338件,上升27.39%。

  针对一些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秦皇岛市环保局先后组织了海港区北部片区夜间突击检查专项行动和开发区异味问题专项执法检查,对各类工业企业和涉VOCs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在行动开始前,认真分析问题原因,结合信访举报线索,初步确定重点区域,明确区域分工,统一执法标准,安排车辆保障。在秦皇岛开发区专项执法检查中还安排了环保治理方面的专家一同为企业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秦皇岛市环境执法支队先后配合开展了2017-2018年度省生态环境厅第五轮大气环境执法、“碧水2018”及第二季度专项执法、“散乱污”专项整治及2018-2019年度第一轮、第二轮大气环境执法等专项行动。自行组织开展了秦皇岛市2018年第一轮大气环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

  各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5309人次,检查企业2533家次,发现各类问题571个。在查处了一批违法企业的同时,指导企业不断完善环保治理措施,使得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记者 孙也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