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黄骅港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 通讯员 何学林 摄
做大做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加快沧州滨海湿地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展蓝色海湾等海洋生态修复……今年,沧州市将从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临港产业等八方面发力,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提供有力支撑。
沧州毗邻京津,与雄安新区接壤,并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地带,拥有92.46公里大陆海岸线,黄骅港是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是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口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沿海区域面积2400平方公里,其中有55万亩建设用地和220万亩未利用地,是发展临港产业的“黄金宝地”。沧州市把沿海经济带建设作为推动沧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强大动力,全力抓好“四件大事”,壮大“六大新动能”,培育“五大新引擎”,积蓄跨越赶超的强大势能。
加快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围绕黄骅港借势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加强深水航道升级改造,积极发展国际航运,努力建成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这一定位,加快调整优化港口功能定位,整合港口资源,深化与天津港和国内其他港口分工协作,推动港口由单一装卸仓储功能向物流、商贸、信息、金融等功能拓展。全面提升港口集疏运体系水平,积极融入全省“一纵五横”集疏运体系,畅通港区对外衔接的骨干路网。推进机场、公路、管道运输与港口有效衔接,加快曲港、邯港等高速公路和一批疏港干线公路建设,完善疏港油气管线运输系统,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建设智慧绿色平安港口,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港口服务水平;提高港口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使用比例,促进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国际航运,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共建港口联盟和空港联盟,努力将港口打造成连接中蒙俄、中新欧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陆海贸易中枢。
加快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推动临港产业聚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推进石化产业向沿海转移、向园区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发展水平。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推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向智能化迈进、向高端化延伸、向服务化转变、向品牌化发展。着力培育能源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生物医药基地,以北京和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重点,加快形成集研发、中试与产业化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加强海水综合利用,实施一批规模化、低成本海水淡化项目,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产业,改造提升服务设施,培育葡萄酒庄等高端休闲度假项目,加快沧州滨海湿地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深入实施“智慧海洋”工程,制定“互联网+”海洋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强化智能化应急服务,提高海洋政务综合管理和信息资源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滨海特色城镇。以中心城市和黄骅新城建设为着力点,坚持科学规划、传承历史、突出特色,扎实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区域生产力和人口布局,促进中心城市提质、黄骅新城提升和乡村振兴,构建布局合理、生态宜居、承载力强的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在搭建平台、培育主体、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引导创新资源向沿海地区聚集、向企业聚集,扶持做大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涉海龙头企业。积极引入京津科技成果,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认真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加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持续抓好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生态环境和海水质量不断改善。切实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绿色生态廊道互联互通,开展蓝色海湾等海洋生态修复,全面提升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加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组织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实现进出口商品全程监管,全面提升检验检疫监管水平。简化港口审批流程,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理顺沿海地区管理体制,学习借鉴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雄安新区的经验做法,优化行政区划、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形成功能区与行政区管理体制协调联动的管理模式。
加快全面对外开放。以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等为依托,面向中东欧地区,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产业聚集能力。推进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深化与冀中南及纵深腹地对接合作,打造内陆地区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 (记者 戴绍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