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记者从河北大学获悉,该校罗都强教授团队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赵友兴研究员团队合作,从海洋软体动物文蛤中分离出一个菌株,并发现了四个新骨架吲哚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据悉,该化合物有望成为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先导结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有机化学通讯》发表。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研究表明,在胰岛素信号转导过程中,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将自身磷酸化活化的胰岛素受体去磷酸化,或将胰岛素受体底物中的蛋白质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从而对胰岛素作用受体后信号通路进行负调控,使胰岛素受体无法与胰岛素结合,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因此,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已经成为糖尿病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之一,可以调控糖尿病的发生。
研究人员通过综合运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结构;运用特殊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相对构型;通过实验谱和计算谱对照确定了绝对构型。研究结果表明:这四个新骨架吲哚二萜类化合物均对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有较强抑制活性。研究人员认为,该类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先导结构。
此前,罗都强团队还发现玫烟菌素具有促进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摄取和消耗、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达到等活性,有望成为一类新的治疗糖尿病药物。这是世界首次报道这一类型结构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剂,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目前正在进一步进行临床前的药效、药代动力学、毒理学方面的研究。(通讯员 于冬伟 记者 张怀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