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很“热”, 也别忽略其中“凉气”

2019-12-20 16:36: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胡晓萌

  根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341万人,比2019年考研人数290万增加了51万,增长17.59%。

  2016年考研人数还只有177万,是2020年报考人数的一半。虽然招生规模也在扩,但报考人数猛增,录取率必然稳中有降。因此,创下新纪录的考研人数一公布,大家立刻感叹:“好难啊”“更难啦”!

  考研热,一方面与社会教育水平提升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就业环境中一些因素反馈引导而成。现在,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普遍提高,不仅应届毕业生希望考取研究生,提高就业竞争力,而且许多在职人员也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回炉镀金”——非应届生报考比例逐年递增,正是为此。

  高学历人才增加当然是好事,但对于这样的考研热,公众的担心也逐渐累积——主要是因为看到了这股热流背后复杂的成因,而深忧其对教育生态的影响甚至是破坏。

  很多大学生现身说法:这些年本科扩招,高等教育注水,拿着一张大学毕业证在成千上万人中竞争工作岗位,越来越难;学校如果再“非一流”,那就更让人忐忑了。因此,这几年的考研大军中,“双非一流”这个概念日益凸显,即本科毕业院校与“双一流”两个榜单均无缘,学生在保研的福利上已然严重落后,只好投身竞争更激烈的考研。他们花更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无非只为换得一个相对公平的职场起点。

  这种令许多大学生及其家庭倍感压力和心酸的处境,既反映人才市场存在某种不合理的“学历崇拜”和“学校歧视”,也印证了太多高校教育水平不尽如人意,无法令产业界和社会信任的尴尬事实。目前,研究生报考中“双一流”和“双非一流”学生比例已经突破二八分,随着“985”和“211”向“双一流”整合,这种无奈的“补偿性报考”会怎样影响未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仍有待严肃评估。

  当然,也有人把“考研热”归因于大学生不肯面对职场压力,想继续躲在象牙塔里逃避现实。固然有这方面原因。但归根结底,那么多考生刻苦用功破釜沉舟,他们所追求的,无非是与自己理想能够匹配的教育环境,以及自己认为更有把握的人生发展机会。这有什么不对?如果非要说他们只是留恋打打游戏、看看小说那样的青春消磨而害怕担负责任的话,我们是不是也该追问一下:曾经飞扬的精神和热情的能量,到底是从哪个时刻、被什么东西,捆缚了翅膀,冰封了梦想?我们又该如何在沉溺的放纵与“被动式考研”等迷狂中,重寻教育真实的目标与力量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