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龙头企业复产超八成!河北出台13项举措助推脱贫攻坚

2020-03-19 20:01:46  来源:长城网  责编:胡晓萌

  

扶贫龙头企业复产超八成!河北出台13项举措助推脱贫攻坚

  3月1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保定、廊坊调研检查。这是王东峰在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听取公司生产经营、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情况汇报。长城新媒体记者 卜洋 摄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稳向好。3月11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保定市、廊坊市调研检查。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工作,持续强化京津冀联防联控,切实筑牢“三道防线”,坚决拱卫首都安全,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扶贫龙头企业复产超八成!河北出台13项举措助推脱贫攻坚

  3月16日,省长许勤到邢台市调研检查。在疫情防控包联企业新河县超威电源公司,许勤深入车间了解疫情防控措施,调研检查企业复工复产及安全生产情况。长城新媒体记者 耿佳 摄

  3月16日,河北省省长许勤到邢台市调研检查,强调要根据疫情最新变化做好科学防控,加快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疫情防控包联企业新河县超威电源公司,许勤深入车间认真检查防控措施是否到位,询问企业生产经营还存在哪些困难,叮嘱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确保安全生产、绿色生产。

  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认真落实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出台分区分级精准施策、支持贫困劳动力优先上岗、优化资金拨付、给予生产补贴等13项政策措施支持带贫益贫企业、扶贫项目等开工复工复产。

  一是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对低风险地区,帮助带贫益贫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设备等难题,不得设置复工复产条件,不得以审批、备案等形式为借口,拖延复工复产时间;对中风险地区,指导带贫益贫企业严格执行消毒、通风、测温等防控要求,降低人员密度,加强人员防护,确保复工复产生产环境安全。

  二是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优先上岗,协调帮助带贫益贫经营主体解决用工难题,鼓励支持发展“短平快”的产业扶贫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优化资金拨付,扶贫项目工程预付款比例可调高至项目资金的50%,并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后续资金。

  四是鼓励各县针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出台以奖代补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期间恢复生产、开展自救。

  五是对积极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的扶贫车间、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等,依据吸纳贫困劳动力规模和带贫效益情况,可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重点用于购置防控物资、组织贫困群众务工和扩大生产。

  六是对在疫情防控期间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扶贫项目经营主体新增贷款和展期贷款,给予贴息支持,贴息额度按规定政策执行。

  七是对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社会效益好的涉农企业和其他涉农组织,优先支持参与符合条件的脱贫攻坚项目,降低资金使用门槛,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捐赠等投入视作减贫带贫效益。

  八是支持各县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进行扶贫项目建设,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做好工程实施、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工作,增加贫困群众现金收入。

  九是支持各县适当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设立镇村环卫保洁、防疫消杀、排查巡查、卡点值守、测温员等临时岗位,用于选聘贫困群众上岗,保障不能及时返岗的贫困群众临时性就业。

  十是对在当地扶贫车间、企业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按照贫困群众疫情期间工作月数,给予每人每月一定数额的稳岗补贴,所需资金可从省以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列支。

  十一是对承租国有或集体资产的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等带贫益贫经营主体,各地结合实际适当减免租金。

  十二是对罹患新冠肺炎、集中或居家隔离、无法外出务工、无法开展基本生产、收入受到重大影响等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群众和因疫致贫返贫农民群众,各县统筹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各类财政扶贫资金,按现有支持政策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十三是各县可结合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收益项目等收益分配情况,在不降低贫困群众现有收益的情况下,安排部分收益用于贫困群众疫情期间防疫消毒物资和防护用品,帮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截至3月12日,全省439家扶贫龙头企业复产376家,复产率85.65%,带动贫困人口24.2万人;866个扶贫车间(含微工厂)复工599个,复工率69.17%,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5217人。全省下拨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4.4亿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6亿元,比2019年增长26.5%;已开工扶贫项目2892个,3月底前可实现大面积开工。(记者 赵娇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