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也是清理农田残留地膜的关键时期。4月1日,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总站发布致全省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呼吁广大农民朋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农田残膜捡拾回收,减少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以实际行动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农田残留地膜危害大
残留土壤中的地膜逐年积累,对耕地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造成很多危害:破坏土壤结构,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影响庄稼出苗、吸收水分和养分;影响水分下渗,使土壤含水量下降,降低耕地的抗旱能力;被风吹至房前屋后、田野树梢,影响村容村貌;牛羊误吃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地膜回收,法律有规定
2019年1月正式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应当及时回收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和农用薄膜,未按规定及时回收或交由专门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农业投入品使用者为个人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科学使用和回收地膜
公开信建议,农民朋友购买地膜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农资门市,注意查看地膜产品合格证,杜绝购买三无产品和超薄地膜,积极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的标准地膜,从源头上提高地膜的可回收性。
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和完善农艺措施,应用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加强粮棉、菜棉等倒茬轮作,适度降低农作物对地膜的依赖度,积极推动地膜使用减量增效。
农作物种植前和收获后要及时捡拾残留在耕地中的废旧地膜,捡拾的废旧地膜应及时交到回收网点或者企业进行加工处理,严禁将废旧地膜随意丢弃或者焚烧。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