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唐山努力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
开栏的话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已经在我们眼前展现:它在一座座高质量发展、蓬勃兴盛的城市里,它在一个个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县区中,它在一个个决胜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村庄里。本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今起开栏,通过一组组发自一线的全媒体采访报道,展示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呈现党带领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
日前,2020年上半年GDP百强城市统计排名出炉,唐山以3242.3亿元排名全国第28位,比2019年上升一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0年居全省之首。
近年来,唐山市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引领航向,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担重任、挑大梁,奋力书写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沿海强市“唐山答卷”。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唐山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按下发展“重启键”“快进键”,经济形势稳中有进、回暖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向海而兴,
传统产业再造新优势
9月7日上午,随着1号2922立方米高炉成功点火,河钢唐钢新区正式投产。这标志着唐山市钢铁业布局优化、向海发展取得关键性突破。
“河钢唐钢实施区位调整,不仅为唐山发展腾出了更大空间,也为破解钢铁围城困局提供了经验。”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郎文昌说,实施退城搬迁,企业不仅可以赢得更好发展空间,还可通过资源置换,更加优化布局、产品结构,更好地迎接个性化、定制化钢铁时代的到来。按照规划,新钢厂定位高端产品和高端客户,热轧产品高端品种钢比例将达87%,冷轧产品高端品种钢比例达76%。
以蓝色思维推动向海发展,唐山正加速钢铁、重型装备制造、化工、陶瓷等制造业向沿海靠拢,并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改投入,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今年上半年,唐山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7.1%,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43.2%。”唐山市工信局局长徐树成告诉记者,通过降总量、提品质、延链条、增效益,唐山以钢铁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开始摆脱低端制造、低端竞争,高附加值产品增势明显。目前,全市钢铁行业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30%,钢材深加工占比达29%。
创新驱动,
新引擎释放新动能
9月1日,位于唐山市城南经济开发区的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开工。初期工程建成后,该基地将拥有年产100颗卫星的研制生产能力。
今年是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提速年”。紧盯精准招商、调旧育新、项目建设、成果转化、主体培育等关键环节,该市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运营。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3.1%。
在疫情阻击战中,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公司生产的防疫消毒机器人,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伦登风机公司生产的负压风机产品广泛用于负压救护车、负压病房;英诺特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列入国家药监局疫情防控期间核酸检测试剂名录,被钟南山院士点名表扬。据介绍,随着疫情期间诊断试剂、卫生防护和应急装备等产业的异军突起,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呈逆势增长态势。目前,全市应急产业新上技改扩产项目24个,新建或转投应急产业项目19个,应急产品实现了国家13类标志性应急产品全覆盖。
今年截至8月底,唐山市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电子以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个百分点。
惠企纾困,
软环境打造硬实力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满意,请投上宝贵一票!”8月下旬,随着市直单位涉企处室“晒绩争优”岗位擂台大比拼活动的启动,唐山人的微信朋友圈被群众满意度测评投票“刷屏”。
今年,唐山在全市开展“帮企业办实事”活动,通过实实在在的帮办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对冲疫情影响。
“企业的‘忧’和‘急’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和实事就跟进、延伸和拓展到哪里。”唐山市“帮企业办实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活动要求,政府部门将由更多注重政策供给向直接帮助纾困解忧转变,由坐等企业上门求助向主动登门服务转变。
让解渴的政策、管用的措施“跑在企业困难前头”,唐山市在减税降费、金融服务、援企稳岗、外贸出口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7万户,净增企业8120家。53个省级重点项目、387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复工。1-8月,全市完成投资1492.3亿元,占年计划的93.3%,完成投资额居全省首位。(河北日报 记者 汤润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