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一等奖榜单!聚焦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
来源:河北新闻网  |  2021-04-14 09:58:47

  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262项(人/组织)获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作为河北省实施科技奖励改革的第一年,省科技厅围绕《河北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继续深化科技奖励改革。

  从评选结果看,今年获奖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项目中主导产业领域优势明显,涉及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钢铁、石化、食品等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的项目有186项,占项目总数的79%。;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的135项,占57.2%。一等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的23项,占71.8%。

  获奖项目中,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持续提升,三大奖项目中,51.4%的项目知识产权所有权属于河北省单位。拥有知识产权项目数比去年(172项)增加13项,增幅7.5%,发明专利比去年(739件)增加7件,增幅0.9%;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果持续提升,津冀合作项目有63项,占与外省合作项目数的43%。

  此外,面对新冠疫情,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向疫情一线人员倾斜,在科技进步奖中单独设立“抗疫成果组”,评出的13个项目成果(含77个完成人、24个完成单位)注重人民健康及生命安全。

  一、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简介

  1. 纳米孪晶超硬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与合成

  由燕山大学于栋利、胡文涛、赵智胜等完成

  该项目创建了多晶共价材料硬度模型,实现了多晶共价材料硬度的定量预测;阐明了纳米多晶共价材料持续硬化的物理机制。以洋葱氮化硼为原料,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合成了极硬的nt-cBN块材,其平均孪晶厚度3.8纳米,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108GPa和12.7MPa·m1/2,是cBN单晶的2倍和4.5倍;抗氧化温度达1294℃。以洋葱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合成了nt-diamond块材,其平均孪晶厚度5nm,维氏硬度200GPa,达到天然金刚石单晶的2倍,实现了人工合成材料比天然金刚石更硬的梦想;nt-diamond的断裂韧性9.7~14.8MPa·m1/2,抗氧化温度为980℃,比天然金刚石高210℃。

  2. 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

  由河北师范大学汤文强、孙颖、孙玉等完成

  油菜素内酯(简称BR)是调节许多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如:株高、衰老、种子大小等)及农作物对不利生长环境(如:高低温、盐害、干旱等)的耐受能力的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解析BR在植物中作用的分子机制能够为将来利用这些知识辅助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本项目找到了BR信号传导途径两个新成员PP2A和OsBSK3,解析了它们调节BR信号途径的分子机制。发现在水稻中提高OsBSK3的表达水平能够让水稻种子变大,并提高水稻对高温的抵抗能力。此外还揭示了BR调节植物光形态建成以及BR和逆境激素ABA信号途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适应逆境的新的调控机制。

  3. 血管重构机制及心血管保护新靶点的研究

  由河北医科大学韩梅、董丽华、吕品等完成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是驱动病理性血管重构的核心事件,该项目围绕“血管重构的分子调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系统研究了SM22α蛋白对VSMC增殖、迁移、炎症、氧化应激、衰老等表型转化信号转导和糖代谢重编程的调节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揭示了SM22α在病理状态下的血管保护作用和机制。证实SM22α通过与Ras相互作用抑制生长信号转导和VSMC增殖;揭示了SM22α是联系Actin细胞骨架动力学与氧化应激信号活化的分子媒介;阐明了SM22α缺失可激活GLUT4-G6PD途径,参与VSMC糖代谢重编程、诱导Warburg效应;证实SM22α是受磷酸化调节的NF-κB抑制因子,与SIRT1协同抑制血管炎症;明确SM22α蓄积可抑制p53降解,促进细胞衰老和血管老化。

  二、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简介

  1.基于故障多元信息的新型保护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由华北电力大学王增平、马静、张亚刚,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秦红霞等完成  

  电网的快速发展使仅依靠被保护设备信息的继电保护面临根本性挑战,保护误动拒动风险并存,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该项目基于逻辑量信息一致性特征的后备保护技术,彻底解决了后备保护不误动与不拒动无法兼顾的难题;基于故障模型参数异变特征的主保护技术:解决了主保护对轻微故障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新型保护系统构建与信息可靠性保障技术:解决了新型保护可靠性、应用场景适用性等重大工程难题。对保护构成模式和工作原理进行彻底变革,研制了国际上首套基于故障多元信息的新型保护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网发展给保护带来的新挑战。成果应用于1000余座变电站,出口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销售额达24.94亿元,利润累计3.2亿元。

  2.特种水泥基复合材料3D打印成套技术与应用

  由河北工业大学马国伟、王里,唐山北极熊建材有限公司张振秋、陈智丰等完成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存在水泥材料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建筑施工工艺自动化程度低和建筑工人老龄化等行业共性问题。该项目发明了快硬快凝特种水泥基复合材料,提出了3D可打印性调控技术,突破了水泥基材料水化硬化过程与3D打印工艺协调适应性差的技术瓶颈,实现了连续、均匀、稳定的3D打印精细化控制;发明了3D打印纤维定向增韧技术、连续纤维筋同步加筋技术和U形钉同步加筋技术,突破了3D打印多筋同步植入的技术瓶颈,构建了多形式、跨尺度的组合增韧技术体系;发明了大尺度、高精度、多自由度的系列混凝土3D打印设备并开发了3D打印智能控制系统,解决了非标准尺寸、异形结构构件路径规划设计常出现折线多、中断、填充差的难题。项目成果在道路桥梁、景观建筑和装配式建筑3D打印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实施和应用,创建了多个省部级平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简介

  1.电子产品静电和雷电防护性能测试与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揭示了电子产品静电放电潜在性失效和反常失效机理,发明了失效检测方法。创建了航天器复杂结构静电带电模型,攻克了空间环境静电模拟测试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创立雷电电磁场近场波形近似理论,攻克了雷电模拟测试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电磁防护仿生”新概念,发明了电路防护仿生设计与器件防护结构设计新方法。成果已在北斗/风云系列卫星、长征运载火箭、无人机等特种装备中广泛应用,并完成1.7万余套微波射频等电子产品的性能检测和防护设计,使产品故障率下降80%以上,近三年新增销售额7.8亿元。

  2.液压元件/系统及系统群可靠性增长关键技术及应用

  由燕山大学等单位完成

  重大装备面临极端复杂工作环境,国内外一件一试传统方法耗时长、能耗大、成本高,是制约国家强基工程关键液压技术自主可控的瓶颈。该项目发明了液压元件多种类的可靠性短时评估新方法(缩短实验时间50-80%);构建了健康状态大数据下液压系统寿命预测新理论(接近度达95%);提出了液压系统群的并行节能可靠性增长新技术(能力回收效率可达90%)。项目成果应用于海军舰艇、导弹控制、装甲车辆、中国天眼、C919/Y20/长征火箭运载装备液压系统,近三年新增销售额44.89亿元,新增利润2.67亿元。创新液压可靠性评估理论,推动可靠性试验技术跨越式发展,替代进口,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保障重大核心装备可靠服役,对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3.交通基础设施加筋土挡墙服役性能与调控关键技术

  由石家庄铁道大学等单位完成

  加筋土挡墙具有节地、环保、造价低、抗震性好等优势,在长期交通循环荷载作用和复杂自然环境下,结构服役性能逐渐劣化会引起灾变发生。该项目自主设计研制了加筋土挡墙加筋材料耐久性能试验装置,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加筋土挡墙加筋材料耐久性指标体系,成果纳入多项行业标准;揭示了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筋土界面荷载传递机制及荷载在加筋土挡墙中的扩散模式,创新了交通基础设施加筋土挡墙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国际上首次开展了模拟高铁列车200万次循环荷载作用的现场激振试验和6年的工程实体远程监测,创新了复杂条件下加筋土挡墙复合支挡结构体系,形成了加筋土结构应用技术指南。成果在铁路、公路、机场、市政等30多个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15个主要应用单位节支总额约3.75亿元。

  4.先进制造用高品质钢洁净化制备集成关键技术

  由燕山大学等单位完成

  高品质钢铁材料是我国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其洁净化不达标引起的质量缺陷和产品失效一直是炼钢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该项目完善了钢中夹杂物极限去除关键技术。将钢中总氧极限降低至5ppm以下,保障了轴承钢和电工钢等超低氧钢的洁净化制备;开发了钢中夹杂物精准钙处理改性技术。实现了钢中夹杂物20-50%液相稳定控制,促进了齿轮钢和管线钢等铝脱氧钙处理钢的洁净化制备;建立了钢轧制过程钢中夹杂物高效塑性化关键技术。极大提升夹杂物变形能力,实现了帘线钢和不锈钢等无铝脱氧钢的洁净化制备。应用于首钢、河钢等20余个企业的近20个钢种,创造经济效益愈10亿元,推动了河北省和中国先进制造用高品质钢的洁净化大规模生产。

  5.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源网荷”协同互动消纳关键技术与装备

  由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

  高比例新能源使电力系统源侧波动大幅上升、荷侧峰谷差不断扩大,传统“源随荷动”调控模式可能造成巨大弃风弃光并严重影响供电保障。该项目首创了基于泛函共轭空间的分布式光伏容量估计理论方法,提出的柔性负荷可调度容量预测模型使精度大幅提升12%;研制了基于互联网与边缘计算的网荷互动系列智能装备,使河北累计接入柔性负荷突破580万千瓦;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风光功率预测模型,令关键时段预测精度提高7%和6%;建成了“源网荷”协同调度系统,使河北电网调峰能力增加120万千瓦。项目成果近三年多消纳新能源56亿千瓦时、直接效益12亿元、增收节支42亿元。

  6.基于氧化物冶金的大线能量焊接船体钢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由河北科技大学等单位完成

  适用于大线能量焊接的高强韧性船体钢是生产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材料,但随着线能量增大,焊接热影响区低温冲击韧性急剧降低,严重威胁船舶的安全使用。该项目实现了氧化物冶金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创了大线能量焊接船体钢工业化生产先例;揭示了氧化物冶金微细夹杂物形成机理与控制规律,开发了钢中夹杂物细小、弥散、均匀分布的调控技术;开发了具有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优势的夹杂物复合结构控制技术;开发了多元微合金元素合金化工艺制度,实现了合金化精准性与夹杂物性状控制的协同。成果近三年新增销售额65.09亿元、利润6.19亿元。

  7.催化法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新技术及应用

  由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完成

  提高脱硫脱硝工艺对复杂烟气工况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该项目创建了基于新型低矾催化剂的宽温脱硝工艺,形成了适应火电变负荷脱硝和非电行业低温脱硝需求的催化剂制造新工艺;发明了硼盐催化SO2吸收增效工艺,提高了脱硫系统的反应速率和SO2处理余量,增强了脱硫系统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首创了湿法脱硫副产物亚硫酸盐催化氧化及硫资源回收工艺,解决了脱硫副产物经济、高效回收的技术难题。项目成果实现三年新增销售额7.6亿元、新增利润8500万元;减排NOx 63万吨/年、SO2 130万吨/年。

  8.风电智能运维定量化决策关键技术及大规模应用

  由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

  深入研究风电智能化运维技术,促进降本增效,是河北乃至全国风电发展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重大需求。该项目提出基于多元数据驱动的传动系统故障预测方法,建立多指标聚类的齿轮箱磨损程度量化评估模型,发明传动链低频振动信号特征辨识方法,故障预测准确度达96.3%;建立基于故障原因概率量化赋值的故障树系统,提出基于多方法融合应用的风电机组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大幅提升诊断效率;提出基于缺陷定级的风电机组关键部件检修决策规则,首创以健康度为核心、多因素复杂约束条件下的风电运维定量化决策体系;攻克基于微服务的智能算法插件式部署技术,开发出集成多类型算法的风电智能运维决策平台。项目新增销售收入26.1亿元。

  9.裂隙岩体高边坡灾害防控关键理论、方法及技术与应用

  由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完成

  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位居我国自然灾害之首,大量水电、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被高边坡灾害摧毁。该项目原创了岩体高边坡开挖力学行为测试装备、参数取值标准、强度准则、岩桥破裂判据和控制指标,提升了开挖灾变控制的理论水平;建立了高边坡岩体结构全自动高效提取、深部破裂面监测识别和稳定性计算等方法与软件,攻克了复杂破坏模式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难点;创建了高边坡深部位移实时监测与预警技术、粘度时变注浆材料及扩散测试系统、排水-抗滑一体化治理技术,解决了灾害防治的技术瓶颈。近三年,项目成果在三峡库区等重大工程的78个高边坡减灾中发挥了重要成效,节约工程成本约13亿元,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10.空间信息应用资源调度与服务关键技术

  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完成

  面向空间信息应用迫切需求,该项目发明了基于候选区域筛选的快速深度学习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实现地物提取与分类的精确解译;发明了遥感数据需求一站式处理方法,实现基于用户画像的数据成果与专题产品精准服务;发明了多星协同观测业务调度等卫星任务规划方法,实现多要素约束的星地资源综合优化筹划;提出了“通用平台+专用插件”模式技术架构,发明了检验测试方法,实现增量研发技术体系架构与业务系统插件式开发集成。成果应用到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雄安地面信息港”等重大工程项目,近三年来产生经济效益20多亿元人民币。

  11.培南类抗生素中间体绿色合成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由河北大学等单位完成

  培南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特点,已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培南侧链中间体及所需关键原料生产工艺存在污染大和成本高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绿色产业升级,改进和优化原有生产工艺。该项目首次采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优化羟基化代谢途径,获得了L-羟脯氨酸工程菌株,实现了葡萄糖一步发酵生产L-羟脯氨酸。创新性应用自动化多级参数关联调节系统,将L-羟脯氨酸发酵单位提高到70 g/L;通过改进膜分离和重结晶工艺,使L-羟脯氨酸纯度达到99%以上。设计了培南侧链中间体新结构,关键手性中心实现100%取代和反转,结构更稳定,简化了合成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三废”排放。项目产品在10余家国内外制药企业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额4.1亿元,利税1.3亿元。

  12.超低能耗建筑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

  由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构建了国内首套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解决了国内超低能耗建筑无标准可依的问题。创新研发了国际先进的高性能节能门窗系统,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性能门窗产业基地。发明了国际领先的真空绝热板保温系统,率先解决了传统材料保温与耐火性能无法兼顾的行业技术难题。率先开发了高效室内环境设备,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了室内环境品质。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面积达600余万m2,其中河北省超过300万m2。建成产品、设备生产线100余条,形成了产业集群。近三年新增产值76.15亿元,新增利润8.02亿元。年节约标准煤13.3万吨、减排CO235.2万吨。

  13.高分卫星任务规划与调度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完成

  该项目主要针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科技创新要求,结合高分卫星的多载荷(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多用户(国土、减灾、海洋等行业用户)、多任务(调查、监测、应急)、多观测对象(陆地、气象、海洋)等任务特点,开展技术体系研究和工程实施应用。该项目技术成果为高分专项的成功实施和推广应用提供重要支持,提升了卫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自给率,丰富和完善了高分数据应用产品体系,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对地观测国际合作和我国航天走出去做出重要贡献。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已产生经济效益7.5亿余元。

  14.大型筒节轧制及热处理控形控性一体化理论技术

  由燕山大学等单位完成 

  大型筒节是石化、核电、深海探测等领域重大装备关键基础件,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必须实现自主可控。为实现大型筒节高效批量制造,项目研发大型筒节轧制及热处理控形控性一体化理论技术,提出基于新型条元法的大型筒节三维轧制模型,研发筒节圆度和跑偏控制技术,实现尺寸形状精确控制;建立考虑轧制期和大间隙期往复交替的组织性能预报模型,预报筒节组织演变规律、优化轧制工艺;研发大型筒节喷射冷却和感应加热理论工艺、台阶式正火热处理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成果应用于中国一重3700mm筒节轧机,解决大型筒节批量化生产能力和锻造成本居高不下难题,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累计新增销售22亿元;近3年新增销售8亿元、新增利润7172万元。

  15.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揭示了该区域粮食生产的水、土、肥、盐机制障碍,明确了节约淡水,利用咸水,培肥地力,耕层重构,蓄水调肥的增产效应,为技术体系和模式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构建起技术体系,协调了周年粮食生产与水土资源保障矛盾,降低了淡水消耗和生产投入,提升了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集成了棉田增粮、稳夏增秋、多水源高效利用、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雨养旱作轻简化栽培、盐碱地高效、种养结合等7套增粮技术模式。项目成果近3年累计推广3161万亩,增粮30.16亿kg,节本增效74亿元,节水18.6亿m3。11家企业转化成果获效益7796.6万元。

  16.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由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通过沼渣回床、沼液回田、奶牛全方位精准营养、“种养+”标准化牧场养殖、原料乳风险监测及检测等技术,实现了原料乳绿色生产及控制,原料乳指标远优于欧美标准;首创鲜活奶粉生产新模式,开发低致敏婴幼儿配方奶粉降低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风险,开发全球首款全产业链A2型婴幼儿奶粉,打破国外行业垄断;构建了数字车间、智慧产业链、DMS系统,开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现了婴幼儿奶粉的智能化制造;通过牧场及奶源的GAP管理控制体系,生产过程的BRC和IFS管控体系,斑马鱼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了“纵横交织”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首获食品企业“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项目开发出9大系列27个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近3年销售收入77亿元。实现了在香港、澳门销售,对国产奶粉崛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7.玉米抗倒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应用

  由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 

  黄淮海是我国玉米三大主产区之一,玉米生产却常年面临倒伏干旱等重叠危害,培育抗倒、优质、高产新品种是玉米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而抗倒、优质与高产协同提高却是育种工作的重大技术难题。该项目检测到 22 个与倒伏相关、12 个与品质相关的主效位点,发现14个茎秆抗倒、6个品质的候选基因;明确DNA甲基化对玉米节间伸长的表观遗传调控。建立了评价玉米抗倒性数学模型,提出抗倒五级评定技术指标,创建“模型评价,指标筛选,组群创新,杂优利用”抗倒育种技术。建立了预测玉米茎秆纤维品质的数学模型。利用创建的育种技术体系攻克了抗倒、优质与高产同步提升的技术难题,育成7个亲本自交系和4个新品种。育成玉米亲本自交系7个、新品种4个。仅河北省近三年推广1070万亩,增产39863万公斤,新增经济效益4.02亿元。

  18.髋臼骨折三柱分型和精准治疗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基于髋臼生长发育的解剖特点首创提出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理念,将髋臼分为三柱四壁;开展多中心研究,证实三柱分型概括更全,清楚易懂,具有更高的诊断应用价值。针对三柱分型各型骨折特点建立了精准治疗策略,解决了传统分型治疗无规律可循的弊端,使其治疗体系更加规范、系统。首次提出腰小肌止点及骨盆侧位可指导髋臼周围螺钉精准置入,促进了手术治疗的精准化、微创化。原创研发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髋臼方形区接骨板,实现了经单一接骨板对复杂髋臼骨折的坚强固定,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成果应用于14家医院的1885例患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节约企业研发、生产成本500万元。

  19.离子通道作为新型治疗靶标的确认和药物研发

  由河北医科大学等单位完成

  离子通道是重要药物靶标,功能异常是许多重大疾病如癫痫、疼痛、心律失常等的发病基础及机制。团队专注于发现针对离子通道创新药物,形成了以离子通道为核心,面向重大疾病,从治疗靶标确证到创新药物研发的系统研究体系。建立了新的疼痛理论;发现了疼痛、癫痫、抑郁等重大疾病治疗新靶标;发现了多个针对离子通道的创新结构系列先导化合物;开发了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的创新药物QO-83。创新药物QO-83实现里程碑转让,合同5000万元及3%销售提成;新的筛选技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0余万元,参与厂家仪器销售1.5亿余美元。推动了原创药物靶标发现和创新药物研究,推动了难治性癫痫及慢性疼痛的研究及诊治。

  20.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分子诊断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由河北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攻克多重PCR技术存在多引物交叉配对、扩增效率不平衡等技术难点,实现了一份标本同时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体;发挥巢式PCR嵌套富集和RT-PCR实时扩增双重优势,创新性使用锁核酸修饰引物,实现了病原体的痕量检测;采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酶替代国外专利中的噬菌体重组酶,打破国外垄断,建立了无需实验室环境的9种病原体核酸检测方法;将多重PCR的高通量富集能力和基因芯片的高通量核酸杂交检测能力有效结合,实现多达110种病原体超多重病原体检测。项目成果用于全国60余家大型医院30余万例检测;转化的产品仅2019年销售额达3750万元;目前已推广至伊朗、刚果金、苏丹等国家。

  21.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应用研究

  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难度大,一直被喻为外科学界的珠峰。该项目探索LPD手术方式,建立LPD手术规范;双针胰肠吻合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两种模式;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腹腔热灌注技术治疗胰腺癌。LPD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三、长江以北第一。

  22.中医目络瘀阻理论构建及治疗缺血性眼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由河北省眼科医院完成

  缺血性眼病发病率高、预后差、致盲率高,疗效不佳,严重影响眼健康。该项目首次探索总结出“目络瘀阻”理论;研究阐述了目络瘀阻是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基于该理论总结出缺血性眼病的辨证标准和治法,疗效好;创新应用眼微透析及OCT-A测量技术用于其诊断和评价疗效;从整体、细胞、分子不同层次探索其治疗机制。成果纳入国家中管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南”及标准规范3部,近4年累计治疗11.3万患者,重获光明。

  23.碳青霉烯类药物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由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一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需氧菌、厌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90%的常见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是目前对抗耐药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该项目以水替代有机溶剂作为反应溶媒,首创了一种安全、环保、经济,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制备方法;建立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晶型研发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国内首家碳青霉烯类药物冻干制剂产业化平台;建立了国内最为系统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产业化生产线,提升了产业化能力。项目成功实现了国内首家厄他培南国产化。近三年累计销售额达22.09亿元,碳青霉烯类药物制剂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节约了患者用药成本。 

  24.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及应用

  由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等单位完成

  该项目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梳理并科学诠释了历代瘟疫诊疗规律,提出新冠肺炎属“瘟疫”范畴,病位肺络和气道,提出了积极干预治疗策略。基础研究首次证实中药连花清瘟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并有显著抗炎作用。临床研究首次证实连花清瘟显著提高发热、乏力、咳嗽症状消失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降低转重型率50%,安全性良好。形成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细胞-动物-临床”完整证据链,疫情期间发货2亿多盒,7000万人次使用。

  25.新冠病毒感染潜在粪口传播途径及消化道疾病的综合防控

  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

  该项目较早发现并提出新冠肺炎患者腹泻症状被低估;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新冠病毒以及其他冠状病毒(SARS-CoV-1、MERS-CoV、流感病毒 229E 等)受体在成熟小肠上皮均呈高表达,并且表达谱高度一致,有明显重叠现象,推测新冠病毒在消化道的作用靶点位于小肠上皮细胞,存在潜在粪口传播的可能。完成了河北省27家三级甲等医院新冠疫情期间消化内镜工作的调查报告。主持和参与制定新冠疫情期间消化内镜工作的共识意见4部。该成果对新冠肺炎和消化道疾病诊疗过程中的综合防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奖)  

  26.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化学药和生物药为开发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依托“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药物研究平台,成功上市了抗耐药菌感染、免疫抑制剂等多个产品系列30多个新品种,9个填补国内空白,12个出口国外、6个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年销售额超10亿、国内市场占有率77%。在研的10个创新药处于临床,11个处于临床前,其中国内外首创的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已报产。项目技术的成功转化孵化了9个高新技术企业、4个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膺2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河北省名牌产品、23个河北省著名商标,实现成果转化效益300多亿元。

  27.石家庄金士顿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速滚动轴承、动压空气轴承以及高速流体机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发展上,公司基于轴承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冶金领域,自主研发生产的高速线材精轧机轴承,已完全替代进口产品,现市场占有率达60%,为中国高速线材吨钢轧制成本降低0.5元。在环保领域,自主研发的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打破了国外对全球技术市场的垄断,使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国产空浮风机系列化、批量化的生产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气体输送等领域,与传统风机相比节能率达到20%-40%。在新能源领域,目前国内车用燃料电池空压机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该技术的突破极大降低采购成本。截止目前成功配套测试车辆已达800余辆,累计行驶里程达2000万公里,为推动我国氢能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编辑:王珊珊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