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同志到达西柏坡,与此前到达的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会合,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其孕育形成的以“两个务必”“赶考”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河北日报今起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西柏坡故事》专栏,打开一段段珍藏的红色记忆,重温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学习感悟西柏坡精神丰富内涵,以此进一步传承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不断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西柏坡村旧貌
延安——陕北一座历史名城、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首府。
西柏坡——华北太行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
历史上两地从无交集,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改天换地的革命,使两者联系在一起。
1948年4月21日,距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西北人民野战军收复延安,这座光荣的城市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当延河欢唱、人们欢呼的时候,中共中央并没有再回到延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目光已经投向更大的格局;指挥战略决战、筹建新中国的历史重任,需要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鉴于此,她的指挥所从偏于西北的一隅走出来,选择更合适的地方,则成为一个历史的必然。
然而,这个选择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抗战结束时,中共中央新驻地曾首选承德,看重的是它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地理位置,便于与苏联建立联系。然而,由于国民党军队抢占了东北,这一计划被迫放弃了。
不久,距离南京200多公里的淮阴,又进入中共中央的视野。
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订双十会谈纪要后,国内和平一度出现曙光,中共中央认为,如果建立联合政府,中央可考虑南迁,以利于共商国是。淮阴是华中解放区的首府、水陆交通枢纽,因此成为中共中央南迁的优选之地。毛泽东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南京太热,开会可以去,平时就住淮阴。但很快蒋介石撕毁会谈纪要,悍然发动内战,这个设想自然取消了。
新的寻求并未终止。
1947年3月29日,在国民党进攻延安的枪炮声中,中共中央在陕北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以毛泽东为书记,与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中央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战争;以刘少奇为书记,与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委,东渡黄河,去华北完成中央委托的工作。
会后,刘少奇、朱德即率中央工委出发,渡黄河,过晋绥解放区,于1947年5月来到晋察冀解放区。
经聂荣臻司令员建议、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工委决定在此展开工作。
中央工委驻地设在哪里?刘少奇、朱德提出,要选跟全国各地联系较为方便的地方,却又不在大平原上。同时,要考虑到中央最后指挥大决战的适当位置。
1947年初夏的一天,河北平山县滹沱河沿岸,来了三位策马奔驰的年轻军人:朱德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聂荣臻副官处长余光文。
他们一路上坡过沟,仔细观察,最后不约而同地看中了一个河水逶迤、绿树环抱的小山村。刘少奇、朱老总很慎重,又派中央工委秘书长安子文实地勘察,最终确认了这个叫西柏坡的地方。
从这一天开始,西柏坡这个名字,开始与中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后来这里发生的一切,使古老的中国面貌为之一新、世界格局为之改变,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拉开了帷幕。(孙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