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记河北奋进足迹⑧|新型城镇化提升群众获得感
来源:河北新闻网  |  2021-07-09 17:22:24

  新型城镇化提升群众获得感

  ——“数”记河北奋进足迹⑧

  一组数字,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城镇化发展的“简图”。

  1949年全省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6.70%,1960年非农业人口占比达到12.73%,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峰值。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和农业科技的进步释放了海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城市各类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有力推动了城镇化发展。2015年,全省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城镇化率达51.67%,标志着全省由“乡村时代”步入“城市时代”。到2020年,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提高到60.07%,城乡结构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这是城的变迁,也是人的发展。

  对于农民工而言,走进城市,只需要一张车票,找到一份工作。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止于让农业转移人口“留下来”,还要通过不断完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让他们“待得住”“过得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河北省城镇化率、城镇建设质量、城镇承载能力、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从乡村到城市,在石家庄打拼了20年的刘美芳,感受到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温度。

  这20年里,她结婚、生子,在城里落户扎根。从2013年开始,得益于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房政策,她和家人告别四处租房的日子,搬到了石家庄市仁华家园保障房小区,一住就是8年,孩子还在小区里上了小学,日子稳定而踏实。

  稳定的住所、安稳的日子,说明刘美芳已融入这座城市,也见证着河北城镇化的发展。

  一纸户籍里有民生温度。河北省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截至2020年底,全省城镇户籍人口达到3518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738万人。

  住有所居,才会心有所属。自2011年起,河北省开始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目前,通过实施公租房保障,解决了45.6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其中20.3万户新就业职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圆了城市安居梦。截至今年6月15日,河北省还累计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98个,32.3万户生活在城市里的村民享受到了其他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亦是农民工进城后的期待。“十三五”期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1320万人提高到173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3440万人提高到3546万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由83.5%提高到88.3%。

  经济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为城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15年4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审议通过,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中“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有了具体任务——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要“提质”,重要节点城市要“扩能”,县城扩容要“攻坚”,美丽乡村建设要有河北特色。

  “这十多年来固安的变化太大了,基础设施跟上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不仅宜业宜商,还越来越宜居宜游!”2007年,河北诚田恒业煤炭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才从北京来固安时,这里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整个县城仅有三条街道,最高的建筑也不过就是六层小楼。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固安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首都卫星城,形成了“一环七纵十横五联”路网格局,产业发展也攀上了新高度。昔日的小县城渐渐出落成“京南明珠”,完成了传统农业县到经济强县的蝶变。

  县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关键举措,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支撑。2020年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速达15%,超百亿元集群达60个。到2020年,县城及以上城市集中供水普及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1949年至1977年,全省没有地级市。如今,展开河北地图,一座座新城迅速崛起,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燕赵大地上。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初步形成1个特大城市(石家庄)、2个Ⅰ型大城市(唐山、邯郸)、4个Ⅱ型大城市(保定、秦皇岛、张家口、邢台)、6个中等城市(衡水、廊坊、承德、沧州、定州、任丘)、17个Ⅰ型小城市为主体、县城和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区域中心城市加快集聚发展,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北的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紧密相关。

  每天6时30分,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乡赵村的李战平,都会把装有可堆肥的垃圾的桶和不可堆肥的垃圾的桶放到自家大门口。随后,村里的保洁员会把垃圾倒进分类垃圾桶内,将其运送到村东头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再由区里的垃圾清运车运走,垃圾有的被资源化利用,有的被无害化处理。而在过去,村里垃圾却是随处可见,被风刮得遍地跑,让太阳晒得臭烘烘。

  “昔日垃圾随处倒,如今请进处理厂”,这是河北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的缩影。

  “十三五”期间,全省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95%,896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2254个乡镇和街道全部设立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5%以上,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构建。 (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

编辑:王阔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