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兴隆推进“两个建设”、夯实“三个基础”、做好“六个保障” 新起点再出发 新时代更兴隆
兴隆县城鸟瞰图。河北日报通讯员吴亚平摄
位于兴隆县雾灵山脚下的特色民宿“泡泡屋”。河北日报通讯员吴亚平摄
兴隆县半壁山镇靳杖子村一家板栗合作社内,工人正在精选板栗。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立群摄
河北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河北省山区县率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整体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最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连续两年全市第一……依托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凭借华北最绿的生态优势,兴隆县接连斩获一个个闪亮荣誉。
然而,受县城规划层级低、交通条件差、实体经济弱等短板弱项制约,进入新发展阶段,兴隆走到了产业结构必须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必须转换的“十字路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一个充满希望的兴隆建设好、发展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脚踏实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聚起精气神、把握主动权,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发展竞争中赢得新优势,实现新时代生态兴隆、富裕兴隆、幸福兴隆、文化兴隆的‘四个兴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兴隆县委书记王国辉说。
推进“两个建设”——
重构强县之基、动力之源
“这里原来就是垃圾乱堆、车辆乱停的地方,今年,清理整顿后建成小小口袋公园,成为提升市容的点睛之笔。”行走在兴隆县妇幼保健院对面的公园里,居民张先生由衷称赞,“这样的公园,县城一下多了8个。”
让人舒畅的还有上下班的出行路。“兴隆县城建在一条狭长的山谷里,城区道路狭窄,一到高峰就是座‘堵城’。”杨先生说,经过整修道路、重新规划交通指示线、加强对路面乱停乱放车辆管理等措施,拥堵状况得到极大疏解。
去过兴隆的人,都说兴隆美:沟沟有水,每年向京津输水7.4亿立方米;满眼是绿,森林覆盖率达到71.25%;空气清新,县城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000个。但一进县城,不少人直摇头,“周围都好,中间烂心”。
城市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针对县城规划层级低、交通条件差、配套功能不强等问题,我们聘请专业团队,高起点编制城市提质升级规划。”兴隆县县长尚晓辉说,县城建设优先从交通问题着手,在加快承平高速及4条连接线建设的同时,计划筹资28亿元建设南北两条绕城环线,打通城区8条断头路,形成城市发展的空间框架。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堵”问题抓起,持续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同时,重点打造以高铁站为中心的商业街区,力争建设1到2家五星级酒店,引进一座商业综合体,全面提升县城的实力和活力。
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果没有财源支撑,就如镜花水月。今年,占全县财政收入半壁江山的房地产和建筑业,1至10月份税收额分别下降27.5%和31.9%,让原本脆弱的税源结构遭受冲击。财源增长乏力,倒逼兴隆转向绿色赛道。
日前,总投资270亿元的士凯大数据产业基地完成省发改委备案,计划明年5月在兴隆开工建设。
向增量要投入。充分利用区位和生态优势、克服土地资源稀缺的劣势,兴隆正转向重点发展大数据、智能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上总部经济和生产基地分工协作模式,建设面向京津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承载机制。
向存量要产出。着力提升绿色新型建材业发展层级,推动总投资10亿元的李家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铷铯新型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明年开工建设。
围绕提升林果业,投资12亿元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明年20家果品加工企业将搬迁入园。对全县17个重点项目和32家重点企业,强化包联服务,稳住现有财源基本面。
齐抓财源建设和县城建设,兴隆正加速重构强县之基、动力之源。
夯实“三个基础”——
彰显生态底色、富民优势
瓷砖铺地上墙,坐便器、热水器、洗漱台一应俱全,来到马家庄村邓晓玲家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小厕所透视着农村大变化。
兴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厕所革命,厕所怎么改,群众可按家庭实际情况,自己说了算。只要厕所满足退街、进院、入户标准,验收合格每座可获1500元奖励。
与此同时,依托县内2座粪污处理厂,将粪污加工成有机肥,引导林果种植、设施农业等大户、合作社利用有机肥,发展循环农业。
围绕农村垃圾清零目标,兴隆引导企业投资1.8亿元,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25座,垃圾分拣厂1座,形成“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市场化运作,在全市率先实现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
根据“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殊地形地貌,兴隆根据群众居住情况和城镇规划,确定了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和单户处理为补充的“三个一批”污水管控原则。目前,全县污水集中管控率提升到75%以上,县内18个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上,兴隆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南部推广林下种植,发展林下经济,打造长城沿线50万亩京东板栗产业带;北部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品种改良,打造10万亩山楂产业带。同时,在雾灵山、潵河、车河柳河等3个区域,分别打造万亩山地苹果、万亩食用菌、万亩设施农业产业集群。
好生态引来八方客,好生态带来好生活。为推动高端旅游、全域旅游发展,兴隆以扩建竞技体育国家田径训练基地为抓手,积极打造宜游、宜居、宜养、宜业的开放性体育文化休闲公园社区,以及雾灵山周边、大小黄岩河流域文旅康养体育产业环线,支持兴隆山景区二期等12个项目建设,出台民宿管理办法和等级民宿评定奖补政策,打造5个民宿片区,培树16个民宿示范村。到“十四五”末,建成以1个5A、3个4A、2个3A级景区为支撑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年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
夯实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和全域旅游、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基础”,兴隆生态底色、富民优势日益厚实。
做好“六个保障”——
补齐短板,行稳致远谋发展
寒冬时节,地处大山深处的兴隆县雾灵山镇梨树沟内,施工车辆穿梭、机械轰鸣,上百个数十米高的高架桥桥墩整齐矗立在山谷之间,天堑即将变通途。作为首都地区环线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平高速开通后,将成为承德进京第二高速通道,兴隆县城也将结束无高速可通达历史。
在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一场推进区域联合、城乡互助、以强带弱、资源共享的教育改革正有序推进。“我们以六道河中学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采取‘核心校+成员校’办学模式,成立了‘学前+小学+中学’的六道河中学教育集团,共促乡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六道河中学校长贾立民说。
发展的目的是改善和保障民生。“十四五”期间,兴隆县将聚焦补齐交通、卫健、教育、民生保障四处短板,坚持把有限资源和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向条件相对薄弱的区域覆盖。推动初中和高中教育教学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各级医疗机构硬件条件全面改善;实现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全覆盖,探索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就地互助”“行走的养老院”“集中养老”3种养老模式;形成外联京津、内畅互通的“一小时”交通圈,逐步建成生态宜居、职住平衡、功能完备、智慧安全的环首都特色卫星城。
“我建议农村在实施给排水、道路维修等工程时,统筹规划,避免重复破路。”在不久前召开的兴隆县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在县生态环境局工作、略带青涩的王新宇,俨然一位“老基层”。
2018年,兴隆启动实施了“雾灵兴才”工程。3年来,陆续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58人。王新宇便是最早的一批引进人才。
人才是发展最强保障。“坚持包容性、尊重差异性、支持多样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我们人才工作的原则,方向你来选、岗位你来挑、条件你来提,我们努力保障各类人才在现在选好舞台、在未来唱好主角。”在人才座谈会上,王国辉语重心长地说。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兴隆县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始终,精准用力抓好思想、组织、纪律作风、法律、督查、环境等“六个保障”,以正气引领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为走好新时代生态县创新发展之路提供坚强保障。(河北日报 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谢敏金、吴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