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巷”往时光里享受诗意栖居 蝶变小街小巷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以城市文化为特色的煤机街。石家庄日报记者张晓峰 摄
新华区柏顺街。石家庄日报记者张晓峰 摄
东风路成为一道风景线。石家庄日报记者张晓峰 摄
南三条步行街更具时代气息。石家庄日报记者张晓峰 摄
裕华区华清南街。石家庄日报记者张晓峰 摄
冬日午后,阳光微醺,张素琴坐在建明中路街角的长椅上晒着太阳。弥漫着温暖与慵懒的小街巷里,柏油小马路平整干净,三两行人漫步在透水砖铺装的人行道上;南侧的围墙立面,以灰白色为主色调,墙头上是马头瓦,墙壁上则展开了一幅唯美的水墨画卷,徽派建筑风格十分浓郁;不时出现的镂空花窗,墙角种植的低矮景观灌木,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静好。“从脏乱差到一路诗情画意,今天的幸福感来之不易。”张素琴感慨不已。
建明中路东至二环西至谈固大街全长1600米,位于长安区谈固辖区,路段北侧分布加油站、东兴小区、大明公寓及谈固新村,南侧分布建明生活小区及建明小学,是一条典型的居住型生活街巷。过去,街道脏乱差、门头牌匾破损陈旧,地面坑坑洼洼,每天人车交织,大家多有怨言。2021年开始,小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工程启动后,情况有了明显改变。
“便道整修了,私搭乱建拆除了,还建成了一条中式小街,徽派墙体整洁美观,道路两侧增加了花池和绿植,围墙前建设了一片绿地,清新自然又美观。”居民刘赢华对家门口的变化如数家珍。
建明中路的蝶变只是省会小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2021年,石家庄市把推进小街小巷整治提升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小街小巷整治提升攻坚战,对城区1123条小街巷进行全方位整治,并把小街巷作为一件艺术品去雕琢,深挖历史脉络和文化元素,赋予街道文化内涵,留存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提升了城市内涵品质。
石家庄人记忆里的小街小巷,正在新的故事中醒来。
添绿去杂扮靓街景
墙绘“画笔”提升颜值
行走在平坦整洁的东王西街上,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宽阔的休闲广场进入眼帘,一步一景处处闲情雅致。
东王西街的蝶变源于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按照“博雅东王”的主题,拆除私搭乱建,规整沿街底商,原来被停车场占压的绿化带重新恢复成为街角游园,体验感大大增强,成了周边居民的新去处。
“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年,过去家门口非常单调。主题街的打造,让这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不仅可以遛弯逛公园,更成了邻里交往的小客厅。”居民白阿姨开心地说。
通过综合整治,城市道路也更具品质。裕德巷从一条被市民屡屡投诉的“补丁路”蝶变为高颜值路,这里松柏苍翠、绿意浓浓,还新添了一座景观公园。市民张雅琳告诉记者,这条街巷改造前道路老化严重,马路两侧都是市场,居民过街不方便。改造后,便道焕然一新,沿途新建成的口袋公园,给周边市民平添了快乐驿站,让行路变成了享受。
路面平整了、两侧美观了、卫生干净了,在墙绘“画笔”下,一面面斑驳的外墙变成美观实用的景观墙,一条条小街巷颜值有了明显提升。
暌违故乡多年,最近休假回家,韩一航发现谈斜街的变化已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我几乎都已经不认识这条街了,太美了,耐看、有味,行走其间就像置身江南水乡。”
墙体青砖黛瓦,古韵十足,墙面绘以淡墨山水,再配上融入山水和花鸟鱼虫等装饰元素的砖雕,让整条小巷既简约古朴又清雅闲适。曾经在居民眼中“脏乱差”的小胡同华丽蜕变为现在的“幸福街”,在辖区内呈现出一道别具韵味的街巷风景。
南起范西路北到建设大街的联建胡同,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走在这条近50年历史的胡同中,似乎一切都慢了下来,静谧舒适,怡然自得。联建胡同的墙面设计,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墙面上五颜六色的国画,为人们讲述着谦德礼义的典故,华丽变身后的联建胡同静谧、安宁,记录着历史的印记。
“道路整治不仅是市政工程,更是民生工程。”石家庄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中,石家庄市不断提升精细化的水平,挖掘道路的生态特色,让道路更有品质,颜值进一步提升,改善居住环境,彰显城市温度。
缤纷碎片串珠成链
叙说石家庄的年代与历史
“藏身”在繁华城区中的老街巷,虽然只有短短几百米的距离,但踏入其中,就能让人产生一种时间感,它镌刻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散发着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
位于博物馆西大街与范光胡同之间,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巷——范民街,全长140米,始建于1891年,在范村原址。
“范民街周边有石家庄市十二中、商业广场、范华社区和各种现代化写字楼,由于人员多、餐饮需求量大,慢慢就变成了小吃一条街,私搭乱建、居民自改自建的小门脸屡禁不止,让本不宽敞的小路变得拥挤脏乱;小街两侧墙壁斑驳破损,一旁的商户牌匾参差破旧,与市中心的现代繁华显得格格不入。”长安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一街一景观”“一街一特色”的改造理念,该区展开了范民街全面整治提升工作。
整修后的范民街将整条街巷风格一分为二,北侧街区主打历史文化风格,集中展示了赵州桥、中山古城遗址、伏羲台遗址等河北名胜古迹以及华北制药厂、燕春饭店、广安市场等省会旧址,凸显城市文化内涵,南侧街区则打造成为动力运动文化街区。这一老一新、一动一静,赋予了整条街道全新的面貌。
增添历史气息,营造文化氛围,这些小街巷承载着省会市民的生活记忆和城市文脉,在改造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成为石家庄市小街小巷整治提升成功的关键。
走进东风路,从建设大街入口望去,街道整体以灰色和咖色为主色调,辅以从“正太饭店”“大石桥”“老火车站”等建筑中提取出的拱形、圆环、青砖、木纹元素,从路面到立面都烘托出街道浓郁的历史感、地域感。
北侧墙面呈现的一组“文化墙”,展示了1905年建成的石家庄车站、1907年的大石桥和正太饭店、1944年的休门街、1947年的市政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老照片等在这所微型的街头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再往里走还有收集墙、方言墙,这些不仅承载着老石家庄的回忆,也成为石家庄百年发展历史的见证。
“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何处理好城市改造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小街小巷整治提升过程中,石家庄市更多地注入和传承、发展历史文化,让小街小巷各具特色、宜居宜业、活力十足,形成“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景观”。
健全建立长效机制
小街巷实行精细化管理
“巷子干净了,休息空间也有了,这样的环境让人幸福感十足。”市民高红梅在谈阁街住了十多年,看见家门口的大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的谈阁街,杂物随意堆放、小广告随处张贴,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长安区将谈阁街打造为长安公园延伸休闲区,在街道两边放置铁艺桌椅、木质绿化箱并美化墙体,拆除私搭乱建、铁艺围栏,令其成为居民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小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中,我们着力解决居民关心关注的痛点、堵点、热点问题,既因地制宜,又充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将城市建设成果惠及于民。”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无论是在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前期的调查摸底,还是后续精细化管理,始终把民情民意贯穿其中。根据居民意见,在整治提升中更加注重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的增加,如便民车棚、垃圾桶、休息空间等,让市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居住体验、出行体验。
成效凸显的整治提升让小街小巷脱胎换骨,如何保持小街小巷颜值不褪色呢?
为保障整治提升效果,石家庄市制定出台《石家庄市小街小巷整治提升达标标准》,从市政设施、建筑立面、架空线缆、整体容貌、街巷特色、长效管理等16个方面明确整治提升达标标准,严格工程验收,认真履行工程监理验收程序,实行工程监理全覆盖,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同时,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把开展整治提升和强化日常管理相结合,研究出台了市区路(街)长制实施意见、“门前三包”管理办法、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细则,印发了《推进市容执法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小街小巷数字城管专项考评办法》,将小街小巷市容管理纳入城区数字城管考评体系,每月对违法违章案件发生量、按期处置率、结案率等进行量化考评并公布结果,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小街小巷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如今,石家庄市1123条小街巷整治提升已全部完工,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小街小巷,因为注入了多元的艺术元素,审美韵味、文化品位陡增。古老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固守与前卫,在一条条小街小巷的脱胎换骨中,丰厚着这座城市的底色,转化成城市更新的无数种可能。(石家庄日报 记者王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