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慧赋能 农业尽显科技范儿——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行动进行时⑤
这是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
轻点手机,实时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在线下单,深山优质农产品销往千家万户……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一体,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数字技术,如今已走向田间,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
《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到2022年,规模化设施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智能化应用比例达到60%以上,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到2025年,打造形成100个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展示、创新、应用示范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应用率达到100%。
按照行动计划制定的目标,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建设成效明显。
“黑科技”越来越多 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2021年12月13日,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抢抓农时,在麦田内浇灌封冻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社员们轻点手机屏幕,开启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顿时,细密的水珠喷向麦田。
“想浇哪块地,只需在手机上点击相应的灌区,就可以让小麦‘吃饱喝好’。”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秀云告诉记者,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不仅浇地快,还方便、精准、节能,浇多少水、施多少肥,用哪些种类的肥料,都能自动控制。
郭秀云说,传统的大水漫灌方法不仅浪费水,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工,一个人一天也就能浇两三亩地,使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之后,合作社种植的5000亩小麦五到七天就能浇灌完成,不仅劳动人数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化肥使用量也比原来减少30%。
此外,合作社还引进多旋翼植保机、高效远程喷雾机等设备,实施了“互联网+农业”工程,建立了智慧农场,拥有田间气象站,大型农机全部采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耕种、喷药、收割等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耕种管收都尽显科技范儿。
多年来,特别是《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实施以来,河北省持续推动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术和装备在大田种植领域集成应用,积极引进水肥一体化、自动喷滴灌、自动采摘等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和数字设备,开展智能化、标准化生产。利用遥感和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重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和灾情虫情,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借助科技的力量,装上“智慧大脑”的传统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春耕、春播到秋收、秋种,从播种、田管到收获、销售,“黑科技”越来越多:遥感卫星监测、无人机植保、多光谱照相机……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让新一代农人更加“耳聪目明”,让农业生产更加轻松、精准、高效。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 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日前,走进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处处能体验到“物联网+”带来的变化。温室入口处的智能装置上显示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大棚内,一排排管道整齐地排列,管道上缠绕着油绿的藤蔓,琳琅满目的蔬菜品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让人大开眼界。
“这里的蔬菜从播种、出苗到定植,再到成熟采摘,一直在营养液里,依托物联网控制系统,温室大棚有了‘智慧大脑’,每天按时按量提供蔬菜所需的营养成分,使蔬菜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总经理黄业振告诉记者。
“有了物联网控制系统,一个人可以完成十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四五个人就可以打理数千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在黄业振看来,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自主调温、精细施肥,在降低人工误差、节省劳动成本的同时,还不用担心有农药残留、二次污染等问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蔬菜品质。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智慧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传统农业从“重劳力”向“轻脑力”转变,原先“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精细化、高效化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
“直播间的朋友们,今天推荐的苹果是我们阜平县的特产,吃起来爽脆可口、香甜多汁,特别受欢迎……”这几天,在阜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面对手机直播镜头,两位主播大声地向粉丝们介绍阜平县特色农产品的种类和价格,
直播间内气氛热烈,回帖不断。
在阜平县,像这样的直播带货,几乎天天上演。板栗仁、苹果脆片、红枣汁、蜂蜜等一批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阜平土特产,搭上了直播带货的快车。
农产品销售受市场和渠道的制约,“难卖”“贱卖”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农民。随着短视频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商直播成为农产品销售的热门渠道。在线直播宣传、网上下单订购、智能物流配送,活跃的电商打开了各地名优特色农产品销路,也扩大了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河北省通过开发智慧农业数字化应用平台,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数据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产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产业数据融合;建设20个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智慧农业示范区,用于加强智慧种植、智慧畜牧和智慧水产等应用集成。在全省选择10个县,每县选择100个以上益农信息社服务站点,完善物流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建设,探索线上线下引导、交易的对接模式,有效促进产销衔接,提升辖区内主要农产品溢价能力,完善产、供、销全链条服务,优质农产品的销路更加畅通。
智慧农业加快推进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头奶牛每天活动量是否达标,健康状况怎么样,需要准备多少食物?在河北康宏牧业有限公司的牧场里,每一头奶牛身上都佩戴了“电子耳标”和“无线项圈”,奶牛的健康数据通过物联网实时传输到中控平台上,经过数据分析后,可自动出具每天每头牛的健康状态,实现奶牛健康精准把控。
“电子耳标相当于奶牛的身份证,记录着奶牛一生所发生的各种事件信息,比如说出生日期、产奶量、免疫疫苗、调换牛舍、与配公牛系谱等。”河北康宏牧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立明介绍,电子耳标与物联网平台相联,根据收集的奶牛动态数据,可实时判断奶牛的身体状况,如果奶牛生病了,牧场能及时安排兽医对奶牛进行检查和治疗。
把传统的奶业与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接,让养殖业逐渐从以人为核心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王立明告诉记者,传统的奶牛养殖,主要依靠饲养员的肉眼观察与经验来判断奶牛的健康状况,很难做到对所有奶牛个体信息的实时、精准监控。康宏牧业提出了“智慧牧场”的管理方针,通过应用智能设备与大数据分析,对奶牛的选育、饲喂、产奶等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建立“奶牛舒适度”的关键指标,牧场管理者不仅可以远程实时监控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还能通过中控平台分析奶牛生长、产奶等各项数据,做到牧场管理精细化、高效化、智慧化。
乳制品智能控制系统全方位提升了牧场鲜奶的生产效率和品质。目前,康宏牧业牧场在奶牛产奶量与原奶关键指标上均位于国内前列。2020年,全群平均单产最高达到41kg/日,达到国内奶牛养殖行业先进水平。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1年河北省大力推进奶业振兴,建设国家环京津奶业集群,全省奶牛养殖场规模化率达100%、智能化率达90%以上,排名全国第一。
智慧农业前景广阔的市场,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按照《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部署,河北省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经营服务在线化,围绕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定位等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大田精准作业、设施农业智慧管理、畜禽智慧养殖等方面涌现出很多成功案例。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北省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数据互联互通、服务高效便捷的智慧农业发展目标。(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